赵妈妈很懂说话的艺术,她把事情和冯氏一摆,冯氏便有了判辨。府里的采买、雇人都是韩妈妈在摒挡,这块儿油水大,过一把手能揩下二两油,水清无鱼、人清无徒,贪墨些银子本无事,只是实在不该伸到少爷这儿。
韩妈妈向来看不上她们这些三等丫头,动辄吵架,何曾这般温声细语过,不过秋红想想,太太叮咛了提吃食保密,就算韩妈妈太太前得脸,她也不能说,几句话对付畴昔。
此次赶巧得了一个好差事,秋红心想必然得好好办,给主子留个好印象。
苏府的主子们,都配有一个梳头的丫头或婆子,就算是最小的湘玉也有,也不费事,从内里找手巧的贫家女,签了契,在府里住的在后罩房留个铺,家去的亥时过一半便可归去,早上过来给主子梳头。女人少爷身边是丫头,太太姨娘身边是婆子,如果技术高深,各府都抢着要。
谈笑间,丫头仓促出去,嘴角还沾着糕屑,裙角斑斑点点的黑泥。
冯氏哪能想到这些弯弯绕绕?听赵妈妈说完便熄了动机,后院的厨房在深夜会留三四个婆子留值,细柴塞进灶坑,保持铁锅温热,主子常叫的食材也备好,万一主子肚饿,得尽快端上去不是?
要么为何家家都情愿娶远亲的女孩,甘愿降落些要求,也不肯和庶女攀亲?除了没有一个亲厚的娘家,更首要的是重视女孩儿的教养,养在正房太太跟前,亲妈手把手教着,涵养气度怎是庶女能比的?
冯氏见状,唤了梳头丫头过来,苏鸿良拦住笑说:“你别管,她既然弄散了她大哥的头发,让她本身梳。”冯氏亦笑:“老爷你撒哪门子小孩子心性,玉姐长大后非得和她说不成,你两岁时你爹让你给你哥梳头哩。”
食毕,湘玉拿出了孔明锁,往苏重秉怀里一塞,发着含混不清的音:“哥哥你解。”
秋红出来见韩妈妈守在一旁,盯着她手上的簪子,满脸堆笑:“办差得了赏,想必太太表情不差,和妈妈细心说说?”
赵妈妈看在眼里,直点头,有如许的祸害在太太身边,如何好得了?
一向站在角落当背景板的赵妈妈这时开口道:“嘴都闭牢了,如果谁嘴快传出去一句半句,太太可轻饶不了,都退下吧。”屋里的人如释重负,敏捷散了去,现在韩妈妈也顾不得和赵妈妈争权了,怕太太见怪也忙不迭的撤了,走的太急还打了个趔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