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旧时期海盗资料二[第2页/共2页]

张保仔出降时,内部分歧,反对投降的步队相称庞大,骂他半途叛变,是背叛。张出降后,留在香港另有六七万人,大划子只千余艘,不肯归附。而张保仔又引官兵到处进剿五色帮,他们走投无路,纷繁扬帆奔向菲律宾、北婆罗洲、马来亚等地。这是四邑人近代在左券华工呈现之前,流向外洋最多的一批华人。

张保仔带领的红色帮,活动于新宁、新会至澳门、香港和广州湾一带,而以上川岛沙堤港为首要基地,扼守琼洲海峡,专门攻击清廷官船和本国侵犯者的商船;在本地打土豪,攻官兵,规律严明,因此红色帮深得劳苦大众的拥戴和支撑,日渐强大,称霸珠江三角洲。当年,因为张保仔办事有度、有道,因此深得世人推戴,步队敏捷生长强大,最盛时,具有大船800多艘、划子1000多艘,聚众达10万人。他更以香港为按照地,开荒出产,标榜本身为“第二郑胜利”。还常与外洋华侨来往,使当时萧瑟的香港岛畅旺起来,住民达20多万。

清廷当局为降伏张保仔,实施表里夹攻、封闭、挑动内哄、先剿后抚的全面战略,但官兵进剿屡战屡败,闻风丧胆。1809年,由美国、葡萄牙供应军器,并派出舰队共同两广总督百龄的官兵,对张保仔停止表里夹攻,张保仔水米断绝,战船破坏也无质料补缀。就在这表里交困的时候,嘉庆十五年(1811年),百龄派口辩能言的张飞鸿向张保仔劝降,张飞鸿鼓起如簧之舌停止棍骗游说,勉张保仔以“大义”,归付清廷。

张保仔1786年出世于GD省新会县一个渔民家庭,百口靠捕鱼为生。张保仔十五岁那年出海捕鱼,碰到郑胜利部将郑建的后嗣郑乙带领的“反清复明”的红色帮,遂投到旗下。郑乙于清嘉庆十二年旬日远征南洋遇台风丧生,其妻领受红色帮,并将一支步队交给张保仔带领。因为张保仔英勇善战,声望日高,因而,张保仔成了郑乙嫂的新夫,又成了红色帮的新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