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上午,南城门的兵卒目送最后一波出城的年青人,正欲趁着可贵的安逸眯一会,不远处的官道上却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
“几年不见,都城还是这般热烈,”
顾伽罗和齐敏之齐齐向胡氏见礼。
时候进入了三月。
深深吸了微凉的氛围,连日来因赶路而怠倦的身材竟精力了很多,胡氏放下车窗帘子,内心暗想着:老爷任期快满了,也该打算着调回都城了。
特别是阿谁黑瘦的夺目小子,单凭马蹄声便能猜测有多少匹马,单看车辙印就能猜想出车厢里装了多少好东西。
每日里,城门口都非常热烈。
马车缓缓听在齐家大宅门前,车夫和小厮都恭敬的说道。
两个兵卒耳朵齐齐竖起,在城门口站了这么多年,他们早已练就出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两只堪比标兵的耳朵。
不过。黑肥大子还算敬业,一双小眼睛滴溜溜打量着刘虎身后那一长串的马车,特别是前面几辆较着是载货的马车,他的目光逗留的时候最长。
胡氏下了马车,换乘府内的肩舆,由四个细弱的婆子抬着,一起安稳的进了院子。
掂了掂手上的荷包,那沉甸甸的硬块儿让黑肥大兵欢畅不已。
“四太太,到家了!”
来到垂花门前,肩舆停了下来。
黑肥大兵眼神儿好。乃至还认出了熟人。
“哎哎,多谢刘爷!”还是朱门世仆懂端方啊。
高个儿兵卒收到表示,顿时来了精力:嘿,有‘朱紫’哟。
本来松松垮垮的倚在城门边的墙上,这会儿蓦地展开了眼睛,冲着高高的火伴使了个眼色。
“姑苏统统都还好吧?四老爷的差事可还顺利?”
“弟妹总算来了,让嫂子好生惦记!”
来到萱瑞堂,分主宾落了座,清河细心扣问齐令宜一家的环境。
几个女人相互见了礼、问了好,清河县主方号召胡氏一起向萱瑞堂走去。
马车进了都城,穿过繁华的大街,东拐西转,最掉队了文昌胡同。
顾伽罗和齐敏之跟在前面。
胡氏快走两步,抢先跟清河施礼,“见过大嫂。几年不见,大嫂的气色愈发好了。这是谨哥儿媳妇吧?哎哟,长得好生划一。敏姐儿也出完工了大女人,瞧瞧,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但是,当一队浩大的步队呈现在地平线,完整映入他们的视线时,两人又绝望的垂下了肩膀。
阖家出行的马车,三五成群的士子们,亦或是那些鲜衣怒马的公子们,凌晨迎着朝阳出城,傍晚时分才恋恋不舍的回到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