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阿明,在海内卖银耳,不是这么卖的!”
8、九十年代是个奇异的年代,海内经济虽有波折,但稍一调剂当即高速生长,各种胆小包天的荣幸儿,抓住一两个机遇就能把企业敏捷做大。也恰是这黄金二十年,奠定了他们今后在经济范畴的职位,也赐与了他们今后在各种场合夸夸其谈的本钱。
主顾?俭仆的家庭妇女去干货摊,想省时候、要面子的主顾,那就多掏一点点钱喽。
见玩心眼儿玩不过人家,认输的陈东将冷茶一饮而尽,又拿起另一杯喝完。
这话痛快!
笑眯眯的李家明又从抽屉里找出一张照片,这还是大姐刚从香港寄过来的。照片上,仿佛象白领美人普通的大姐,正跟一个斯文的中年人并排而立,手里还拿着一袋银耳干,在一个大型超市里合影。信上说,她谈下香港百佳超市的出场,阿谁中年人就是超市的干货部经理。
奸商啊!
“是吗?”
“你是幕后大佬,我不找你,找谁?”
这就是个真小人,不过李家明还真喜好跟这类真小人打交道,甚么事都先讲好,免得今后在台子底下搞小行动。
现在公司破钞几十万研发的银耳、木耳终究进入了试产阶段,他还不从速过来?日本人对银耳、木耳之类的没兴趣,但华人喜好啊?就在刚才,看着菌棒上长出的朵朵乌黑银耳,热得满头大汗又被空调吹得起鸡皮肉的陈东,感觉这就是一张张的毛爷爷。
“阿明,买卖不是如许做的,得给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都留出充足的利润空间。我们本地不比香港,那么高的代价底子打不开消路,要打入现有的发卖渠道,就得在代价上有上风,才气让零售商帮我们。”
“东哥,我们的批发价60块钱/斤,我大姐已经订了1吨,明天又打电话来追加0.5吨,你想要多少?”
端起书桌上的茶缸,李家明灌了大半缸下去,擦着嘴角的茶水,好笑道:“东哥,你也是公司股东,屁股可别坐歪了哦。”
不过迷惑归迷惑,不该让步的事绝对不让步,开着打趣的李家明拉开抽屉,从内里拿出张彩色照片,递给这个有利不起早的贩子。照片上是一家阛阓里的散装银耳,标价是93港币/500克,这还是他姐夫在香港一家大型阛阓里拍的。现在的银耳都是段木种植,不但产量极低,并且受气温影响很大,代价不高才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