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沉默的孔璋,听到了丞相点出了他的名字以后,微微怔了一怔。本来丞相和元帅的争议他是不筹算参与的,但是丞相既然点了他的名,那么企图也很较着,就是为了让他也来表态,为丞相的定见壮壮阵容。而不管从丞相是他下属,还是从他本人卖力外务的态度来看,他必定只能支撑丞相的定见。
“赵旅正,你的情意大师都明白,也没人感觉你麾下的兵士不忠不义,不过即便如此,有些事情还是不要做为好。”孔璋赶紧发言了,“大师都是为朝廷办事,军队和内阁都是想把皇上的大事办好,何必为些许小事起了争论呢?内阁措置财计政务多年,此中必有积习的人才,只要调拨畴昔便能够立时上手,不至于迟误了朝廷的大计,如果让驻军的人来接办,没有专门人才一时候那里办得了事?再说了,内里的人如果弄奸取巧,连监督他们的人也没有啊!”
这些年来,仗着内阁和军队区隔开来的文武分离轨制和皇上成心偶然对军队的偏疼,军方自行其是的行动越来越多了,固然临时还称不上骄横放肆、尾大不掉,但是这类苗头就已经让他这类前明出身的文官感到有些不满和警戒了——这类不满和警戒,在大汉内阁当中实在也并不但仅是他一人独占,而是遍及渐渐升腾起的一种情感。
如果有驻日使团的话,如同高丽的例子,它必然会是由外务司来直接统辖的,而如果将日本金银矿的监理权划归到驻日使团或者别的一个驻日机构的话,那么外务司的权柄和影响力必定会暴涨,而丞相跟他承诺过的外务大臣的位置必定也就会更加位高权重。
“我感觉丞相所言甚是。”基于这类设法,他斩钉截铁地参与到了闲谈当中,表态支撑丞相的定见,“固然一个官署权责太大不好,但是政出多门也更加糟糕,日本孤悬外洋,产生突发环境的时候不无能等着海内的唆使,也不能各个摆设之间相互推委,以是权责划清还是很首要的。驻军因为身负重担,以是最好不要用心,至于矿山监理之权嘛,我们内阁归去以后必然会好好商讨,到时候必定能够拿出一个让大师都对劲的计划来……”
带着这股肝火,丞相皱眉思考,想着要以甚么体例来回击这位元帅,又不至于在皇上面前落空大臣的体统和文武大臣们之间的和蔼。
此言一出,又是大家面色一变。赵松是征日军队的统帅,可谓是举足轻重,他这么一说,表态就非常具有分量。更何况,他这个话,也就是代表全部军方的定见都已经同一了,筹算在战后把日本金银矿的监理权拿到军队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