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统三年(公元537年)-春[第2页/共4页]

他窄瘦的脸上容光抖擞,头发整齐得式微下一丝碎发。衣裳熏足了香料,是阿末香的气味,那丝丝香气,钻入我鼻中。我抬眼看他线条清楚的脸,却想起夜寒花碎,故溪飞雪。阿谁被遗落在建康的人,是否已在窗前半醉?

他嗯了一声,转转头去,目视着火线,面无神采淡淡地说:“今后不要再伶仃去见他了。”

接着另有侍女端上酒。两爵以漱口,第三次,就是合卺之礼。那卺是纯金制成,镶着各色宝石。华贵之制,尽在于此。

拂晓的时候,我昏昏沉沉目光发散,竟感觉站在窗前的,是那一夜的独孤公子。只要他一转头,便触手可及。

门外的侍婢约莫是听到了内里有动静,在内里恭谨地问:“新人但是起家了?”

心肝脾肺,都烧成了灰烬。

他已经四岁了,眉眼间都是他父亲的影子。现在小大人普通,礼节殷勤。传闻诗文也念得很好。都是姚氏的苦心。

他眼中的光敏捷消逝了。举动手在那边站了半晌,像是从无边的子虚的欢乐中复苏过来——这面前的妻,并不肯嫁他为妻。是以这本该缠绵缠绵的新婚夜,也只能清冷地相对无言。

我一笑:“如许好的东西,不戴可惜了。”

他低头凉凉一笑,说:“今晚是新婚,内里有人服侍着,我不能出去。但你尽可放心,去歇息吧。我也累了。”

我向后退了一步。

我们都沉默着。他在离我几尺远的处所站着,似是不知该如何进退。在这新婚之夜,他蓦地由满腹心机的权臣,变成了一个手足无措的少年郎。

领着世人跪在最前面的,是姚氏和宇文毓。

青庐交拜以后,有人端来一盘肉食。肉食整齐码放在玉盘中。那玉盘晶莹剔透,沿边雕着莲花瓣。侍女递上两双银箸。我们一同举筷,从那玉盘中一人夹了一口吃下。

而我竟是和他!

认捐佛像是多大的功德。何况是一全部洞室。他当真用心良苦。

他不知我心中彭湃,同我并辔而行,进了城门,穿太长安宽广的大街。

“见过了。”

礼记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代也,故君子重之。

以后眉生和相府遣出的一个侍女搀扶着我进了屋,同他一向送到洞房。然后行了个礼,说:“恭喜两位新人。”

宇文泰谨守着汉礼,一起无鼓乐之声。连被拦在路两边观礼的百姓都是静悄悄的。西边光辉流霞斜斜映照,披在他的发梢肩头,将玄色的袍服染得微红。映在地上,如一起哀伤的红毯,通向远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