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本来是王安石当宰相时抒发本身遭到重用、东风对劲的表情的,被刘邈拿来一改题目,就有点将董卓比作伊尹、吕尚的意义。
董卓顿时道:“文优所言有理,致远非论才调才气还是对天子的忠心都有目共睹。老夫也不会食言,等致远上朝进贡之时,老夫就上表天子,为致远请封。”
董卓在刘邈开端写字时,就来到了刘邈身边,本来只是当作热烈看看的,但一见到题目“致董太师”出来,他就来了兴趣。
刘邈持续道:“当然小子也晓得,小子与太师非论职位还是气力都相差太远,固然有共同的仇敌,但在对于仇敌这一方面,小子也只能给太师打打动手。当初我能就任九江,还是有赖于太师帮手,更得太师赠我兵马,沿途保护。只是很可惜啊,九江郡户口太少,没甚么气力,抵挡袁氏的部将已经很吃力了,如果哪天袁术大兵压境,我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李儒看了看董卓,晓得了他的意义,道:“记恰当初在洛阳,阳都侯敬献传国玉玺时,太师曾经说过,若阳都侯在九江干得好,又忠于天子,就表阳都侯为扬州牧。以儒看来,阳都侯现在已经达到了太师的要求,太师无妨将当时的承诺兑现了。”
这首词的确有将董卓比作伊尹、吕尚的意义,但从另一方面说,也有劝董卓学习这两位先贤,要忠于君主,不要有造反之心的意义。
“不错,不错,的确如此!”
“实在致远所说,文优早就提起过。我也调派过很多人就任处所,却尽数被袁氏拉拢畴昔。而我部下亲信大多是出自凉、并的武夫,在关东无甚根底,又不擅于管理处所,以是只能作罢。”
“噢,致远说来听听!”
“好了,总聊这些工何为是无趣。我传闻致远文采不错,特别善于写一种小诗,不知此次来长安可有新作?”董卓在关头时候转移了话题。
刘邈见董卓不想劈面表态,也能够是需求再考虑考虑,固然感觉无法,但也没有体例,只好就着董卓的话题答道:“邈比来思虑太重,好久未有新作了。不过明天见到太师,倒来了一点诗兴,就写一首诗赠给太师。”
“我传闻你在九江干得很不错啊?连徐州牧陶谦都在你那吃了亏。”董卓似笑非笑地看着刘邈,明显再说他也不是那么好乱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