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斗米二百钱[第1页/共4页]

李璟和大嫂等人打了个号召,便转头去院子里洗脸刷牙。他刚畴昔,婉儿便已经勤奋的帮他从井中提了一桶清冷井水上来,又给他拿了洗脸巾和牙刷。

穿了褶袴以后,便又穿膝裤。膝裤也就是汉服中的胫衣,胫衣又叫腿衣,是膝盖至脚踝的腿衣。秦汉之时,胫衣为贴体穿戴,不过此时已经变成膝裤,倒是加穿在袴服以外。

谨慎的刷完牙,这回总算是没有弄到满嘴血。回到屋里,家里人都已经到了,只要二嫂还在屋里念佛。

此时斗米两百钱,匹绢八百文。一斗米十升,合后代的七斤半摆布。一匹绢长四十尺、宽一尺八寸,折合后代也就是长十二米,宽半米,够做两件袍子。

本身该做些甚么,本身必须得做些甚么了。

不过现在的日子,李家也天然不成能每天吃这么多粮食,大多都是稀饭菜粥,内里还要掺上麩和糠皮,节流下来一天两顿稀粥,尽量保持在一天米一斤摆布,这一百二十斤高粱就能顶上四个月,能吃到来岁过完正月。家里女人尽力织布,如果李璟再做点长工甚么的,或许能熬到来岁的麦收。

韩氏抬着看了眼李璟,放下筷子道:“也好,你自前次出了事,到现在还门出过门呢。出去镇上逛逛也好,趁便去法华寺上个香还愿。前次你出事时,娘就向菩萨许过愿。现在你好了,也该向菩萨还愿了,你就捐十斤香油吧!”

唐朝边军守兵日给米二升,妇女中男米一升一合。按这个标准,李家七口人,标准口粮该当是一天七升七合,一天就要耗损五斤七两米。十六斗高粱也不过一百二十斤米,也就够吃二十一天罢了。

将膝裤系在袴裤之上,然后又穿袜。最后便是圆领袍衫,革皮腰带,罗纱襆头,乌皮靴子。这一番穿戴,足足花了一盏茶的时候才好。要不是脑中有着李璟二十年的全数影象,光着一身行头就能让他不知所措。

“好的。”李璟笑着回应了声起床。

“阿娘,我明天想去镇上一趟。”

普通百姓买米的斗,就是木制的量器一斗,也就是当代的7.5斤,约合唐朝的5斤5两。

做为重量单位,按照当代专家对唐朝货币的实测重推算,唐朝一两为42.5克,一斤十六两为680克,一石120斤,约当代的80公斤摆布。这个斗,就即是一斗8公斤。

一斗米两百钱,相称于每斤米26文钱。一匹绢八百文,值三十斤米。按此时物价,米三斗可换粟五米,换高梁六斗。李家的这匹绢能够换回六斗高梁,两匹布也能换回十斗高粱。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