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了,余清也不归去,就在山顶入定调息,夜风吹拂,凉意阵阵,物我两忘。
余清将心神依托在剑中,感悟着六合星空的浩大,沉浸在自在无羁的状况中久久不能自拔。人间修炼七境,定基,开灵,食气,还丹,神明,法体,众妙门,浅显修士若无机遇,多数要抱神还丹之境才气自在高涨,朝游东海,暮宿苍梧。
在余清的影象中,李树景和他是太乙道宗的弟子,传承的是太乙救苦天尊的道统,位于十洲三岛的蓬莱丘,是天下数一数二的王谢大宗。
余清坐在山颠悄悄的看着日出,云雾尽散霞光万丈,万里江山一片光亮,他的内心也豁然开畅,纵使仙道艰险,我自安步而行,看看能在这个出色的天下走多远吧。朝闻道,夕可死,如是罢了。
人体就像一个小水洼,这六合就是无边大海,水洼只要融入大海才气不干枯。至于本身就是大海就是六合,约莫只要传说中神化永得,炼虚合道的天仙道祖才是这般境地了吧。
直到月上中天,余清才渐渐醒过来,伸了伸手臂,余清感受这具身材中充满了力量,神魂也非常的饱满。
余清微微一笑,张口一吸,无数露水跳动起来,汇成一道晶莹的水线落入口中,远方天涯模糊有霞光洒下,此时也不甘掉队,凝成一道紫色的光芒,径直入腹。
十年前李树景食气大成,因而出山游历玄洲百国,寻觅机遇抱神还丹,路上刚好遇见一群山精食人,只剩下一个孩子幸存,脱手救了下来,便是余清,又念他孤苦无依,就让他跟在身边。时候久了豪情日趋深厚,再加上余清的资质心性都不错,就祭拜祖师授了太乙传承。
余清修炼的《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就是太乙道宗的底子大法,讲究的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是一等一向指大道的法门。
余清似有所感,自入定中醒来,四周的草木枝叶上清莹的露水微微颤抖,如有生命。
这是徒弟李树景留下的遗物,采五金之英和太白之气,以星斗天火锻造而成,长三寸六分五毫,状如柳叶,名曰寒镡。李树景留下的另有一面表情,能洞彻灵台弹压心魔,只是前次定住他的灵台乃至灵性大失,被李树景放在他的灵台中温养,他现在还没有开灵,也取不出来。
但是现在余清不但在定基之境就能观想,并且观想的还不是太乙救苦天尊法相,而是一尊知名神祗,如果传出去,恐怕太乙道宗飞升的诸位祖师都会下界来找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