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经晓得了中德之间朋分中东的奥妙和谈,是曾琦按还是瑞青的唆使流露给罗斯福的。以是常瑞青估计,美国人必然不会放弃向以色列这个犹太国渗入的机遇。张国焘却摇了点头道:“没有,美国人没有对伊拉克、科威特和波斯的石油资本提出要求。不过他们还是同意将贝鲁特港移交给德国人了,互换前提是德国不对加拿大插手《美洲共同防备条约》设置停滞。”
“好一个焦土战术!”常瑞青轻哼一声。
“一个贝鲁特港就想换到加拿大?这个罗斯福的算盘打得也太精了吧?”总参谋长赵振骂道。
至于石油输出国构造和将来石油代价的题目,常瑞青也有本身的考虑。他在后代但是见地过100多美圆一桶的高油价的,也晓得石油总归是个稀缺资本,想要耐久低油价是不实际的。并且眼下大中华联邦的产业化程度不高,本身的石油产量已经充足满足海内需求,在将来相称长的时候内,乃至还能够对外出口石油,以是低油价对〖中〗国并没有甚么好处。而在悠远的将来,具有西伯利亚和中亚石油资本的大中华联邦说不定还能保持石油出口国的资格。
不过在低调措置侵印战役的同时,常瑞青和大中华联邦的文武高官们却很清楚,这场天下大克服败的关头,实在就在印度!
正因为这个启事,印度这个费事就不但单是〖中〗国的,而是全部天下反苏维埃阵营的,起码也是〖中〗国和欧洲两方面的。如果希特勒不想用“崇高的雅利安人”去和劣等的印度阿三以命换命的话,那么德国和欧洲就必须承担起呼应的任务。早在侵印战役开端之前,常瑞青就通过〖中〗国驻德国的交际和军事代表,将这个意义明白传达给了德国总统希特勒。而希特勒的答复也很快传回了南京。
“〖总〗理,这是蔡痴公(蔡公时,驻德国大使)和卢筱嘉大将联名的电报。希特勒总统和霍夫曼元帅一起访问了他们,承诺会尽快向阿拉伯帝国供应军事援助,同时还提出能够在马斯喀特和格什姆岛摆设Ju.88A-4型轰炸机,最多能够摆设500架,专门用于轰炸卑路支斯坦地区的公路,那边是连接印度和苏联的咽喉要道,每个月有起码80万印度赤军兵士和8万吨军事物质从那边通过。”〖总〗理府的战时例行集会上,汪精卫笑盈盈地将电报放在桌上:“慕韩还从美国发来电报说,罗斯福总统又在本来的态度上面让了一步,要求在阿拉伯帝国具有和我们划一的石油开采权,别的还提出一个‘石油输出国构造’的构思,但愿在战后由美国、阿拉伯帝国、〖中〗国、德国、以色列等五国共同建议建立一个旨在调度天下石油市场供应量和代价的国度间构造。只要我们承诺,美国人便能够将马斯喀特、格什姆岛和哈伊马角都移交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