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驻军共分东西两大营,杨逸进入西大营时,种朴正在操场边上,批示着士卒练习,见杨逸这个主官到任第一天便来虎帐,微微有些惊奇。
与之类似的另有白马川这条通道,西夏别离在二川穿越横山处筑有军寨,扼守这两条通道,白马川为清远军城,扼守归德川的是蛤蟆寨,因为横山被西夏节制,我大宋无险筑城,是以,这两条通道便成了夏军大股来袭的便当通道。除此这外,横山上小道到处,如果小股夏军,随时可通过这些小道来犯,我们是防不堪防。”
欲治环州,就得处理夏军这个祸害之源,欲治夏军,就得先治州军,这就是杨逸梳理出来的根基思路。
元祐九年间,夏军万人以上的军队每年入侵就多达4、五次,象这类小股人马出境劫掠以后,便快速遁去的行动更如同家常便饭普通,因为横山被西夏节制,大宋一方贫乏险隘可守,夏军几近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可谓是肆无顾忌。
“尔等需求甚么,本官会替你们处理,本官只要一个成果,不让夏军越境一步,听清楚了吗?”
一起向北,首要的寨堡有乌仑寨、肃远寨、洪德寨,各寨多数建于半山腰,或是易守难攻之处,卖力保卫的正规军普通都只要几百人,余者多数是处所乡兵。这些乡兵都是本地人,闲时务农,战时为兵,朝廷不承担粮饷,但要供应兵器。
等种朴带着一众军官上前行过礼,杨逸抢先向营中大帐行去。
种朴闻之神采一喜,这些年来,因为旧党对西夏采纳的是绥靖政策,严令边将不得擅起边衅,乃至夏军入侵边将出城抗击,朝廷为了安抚西夏,也常将这些主动抗击夏军的官将贬谪,种朴等人久处西北,不知受了多少憋屈。
!#
轮到种朴说道:“调兵声援自不在话下,但此次梁格方只带两千人马,明显是筹算劫掠一翻就退去,恐怕等救兵到时,梁格方已经远遁了,此次我们来得刚巧,信赖梁格方也始料不及,是以末将建议知州大人在此等候救兵,由末将先抄小道到青岗峡一带设伏,到时我们给梁格方来个前后夹攻,一举将这两千夏军留下。”
“喏!”
“防?”杨逸从牙缝了吐出这个字!然后目光冷冷地从在场诸将脸上扫过,
杨逸一见鼓励斗志的结果达到,当即摆摆手让众将温馨下来,接着说道:“此后对西夏,固然是以攻为主,但尚须戍守为辅,对此各位有何观点,不防一一道来,本官会择优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