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刺绣时把针垂直,不刺破背面的绣线。再者把握住排针:顺挨次非常均匀地摆列针脚,不能疏密不当,才可使两面相称。另有就是藏头,藏头是将线尾埋没在最后的针脚中,不能暴露线头。”
“不敢,不敢,杨太傅太客气,小民实不敢当杨太傅公子之称,杨太傅还是直呼小人贱名好了。”徐景鸿长身作揖,连道不敢。
沈三娘见清娘和阿黛拉如此喜好,赶紧又拿出两幅刺绣来赠送给二人。
杨逸含笑说道:“夏大人。这拂尘洗尘之事我们容后再说,我告诉夏大人到这绣坊来,是另有他事,我们先观光一下这绣坊再说如何。”
.(未完待续。。)
这些上佳的刺绣动辄上千贯一幅,算是很贵重的物品。清娘和阿黛拉不敢私行收下,不由得齐向杨逸望来。
杨逸笑道:“夏大人有这份心,那是最好,本官会留意着,等家家刺绣的盛景呈现时,本官第一个为夏大人请功。”
别的,本官还会发起建立绣工科,堆积刺绣方面技艺最高深的人,一同切磋刺绣针法、品类的创新;还能够让湘绣、蜀绣、汴绣的妙手齐聚一堂,大师相互学习、鉴戒,共同进步刺绣技艺,创新出更多刺绣技法来;
到时不管是内销大宋各地,还是卖到外洋,都能缔造不计其数的财产,无数的百姓将是以受益,徐夫人作为苏绣的传承人,本官敢断言,将来定能名垂后代。”
至此,知县夏明清才明白杨逸俄然呈现在吴县的真正目标,他不由感慨道:“杨大傅高瞻远瞩,一心为万民谋福祗,下官作为本地知县,而未能想到这些,实在有愧于官家,有愧于朝廷和本县百姓,本日得杨太傅警省,本官此后定当恪失职守,大力倡导县中妇女多习绣工,使家家刺绣的盛景先在吴县构成。”
“这双面绣有几个要点,你们要记着了,起首刺绣时将线尾剪齐,从上刺下,再在离针二三丝处起针,将线抽剩少量线尾,下针时将线尾压住,连线几次短针,将线尾藏没,使正反两面都不露线头。
杨逸含笑说道:“徐夫人一番美意,你们如果喜好就收下吧,回赠些礼品给徐夫人就是了。”
杨逸笑吟吟地接着说道:“徐公子如果不介怀,让你娘子上前来,我有些话要问她,如何?”
杨逸在夏明清和徐景鸿伴随下,又检察了别的几个绣坊,确如徐景鸿所说,这些绣坊都比较小,最多也不过二十人,绣工技艺与沈三娘也略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