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杨大傅,这几年海贸兴旺鼓起,动员桑蚕、丝织、茶叶、陶瓷、刻印、造纸、造船、酿酒、及别的手产业快速生长。桑蚕、丝织行业方面,现在两浙路纤陌皆农桑。家野生桑,客岁两浙路总计产茧九百二十万斤。占大宋总产量的近三成;
**************************************************************************
下官为此想尽了体例,却一时也难以有太大的改良,朝廷出台鼓励生养的政策起码还要十来年才见效,可谓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后院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奇花叠石。杨柳依依掩映的小楼上,秦国大长公主一身水绿烟罗春衫,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黛媚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
杨逸不等他说完,便含笑摆摆手说道:“莫大人一番美意,本官心领了,不瞒莫大人,本官已三年未曾回籍,此番路程仓猝。能逗留杭州的光阴也未几,是以。还望莫大人谅解一二,容本官躲在家中安息三两日。失礼之处,只要容后再弥补了。”
“杨太傅为国驰驱,风尘仆仆,所到之处,多遗德政,实乃百官之表率,下官思及杨太傅驰驱劳苦,特地.............”
不过此次杨逸到杭州,也没有决计坦白行迹的意义,在姑苏时,他已经向朝廷上了急报,奏请朝廷同意建立刺绣传习所、绣工科,此事在朝堂不难通过。
俩人又谈了一会儿,莫溱才告别而去,拂尘宴甚么的不再提了。
“嗯,此事本官会上份奏疏给朝廷,让朝廷给高丽施压,尽快处理此事。”
忽见杨逸到来,她再也念不下去,纵身扑入杨逸怀中,紧紧抱着他,一丝也不肯放松,杨逸轻抚着他的粉背安抚道:“莹儿............”
她手上拿着一本诗经正轻声吟诵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杭州刻印业本就名列第一,燕云、辽东、西域、安南的光复,朝廷大力实施汉化,所须典经籍籍多在杭州刻印,加上与高丽、日本、以及南洋列邦交昔日渐密切,这些蕃国多向我大宋求购经籍;
送走莫溱后,杨逸让人闭门谢客。现在秦国大长公主就在家中,实不便在家中多会晤客人。以免泄漏了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