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里的官职设置,也的确是有题目,经历是六品,再上一级就是佥都御史,倒是四品。苏昊以一个六品的官衔去汝宁府办差,确切有点显得官小了。但要说一步就汲引到四品,又太夸大了。即便是万历和王锡爵,也不敢提如许的建议。
传闻苏昊要奉旨前去汝宁,韩文既喜又忧。他比苏昊更体味朝廷上那点事,晓得派苏昊去汝宁是有人给苏昊上眼药的成果,以是有几分担忧。他高兴的处所,在于苏昊的品级又涨了半级,别的,有在翰林院任职的经历,对于苏昊将来的宦途生长也是非常无益的。
“圣上不必忧愁,说不定苏昊能够不负圣上的厚望,拿出成绩来,给这些人一个清脆的耳光呢。”王锡爵劝道。
说到这个程度,世人都没有甚么贰言了。万历和王锡爵固然感觉苏昊的官衔还是有点低,但在如许的环境下,他们再尽力图夺也没用,没准反而给苏昊拉来更多的仇恨。至于其他的朝臣们,大师想得更多的是苏昊到汝宁府去会栽多大的跟头,现在给他一个侍读学士的头衔,等他栽完跟头以后再给他摘掉,岂不更是大快民气的事情?
说到这,他拖了个长腔,意义是大师先表表态吧,如果感觉第一个计划可行,我这第二个计划就不提了。如果你们感觉第一个计划不成行,那我提第二个计划,你们就没资格反对了。
万历道:“我只是担忧,光给他一个从五品的衔,他还是举步维艰。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他年纪尚轻,根底又浅,再没有一个能够震慑人的头衔,如何能够成事?”
“圣上,臣觉得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