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策以秦国代入,谈了罗刹报酬何能崛起,这只是背景,接着他话锋一转,回到了李克载的题目上。
宋既却没理睬大皇子跟不跟得上,自顾自地说着:“现在天下事商者之世,寰宇一家,互通来往。有殖民而聚财贿的,有来往贩运生利的,但都要借海路而为。海路就如大道,在这商者之世,谁偏了远了这大道,就如被绳索勒颈,一国一族的运气再难自定!”
“罗刹,居于欧罗巴东北,亦然如此。罗刹之地本就苦寒,其国其民彪悍恐惧,此时其国之以是能败瑞典等北方大国,多赖其王彼得一世雄武大略,厉行窜改。别的罗刹人还据东正教一脉,国中无道统之争,与拒罗马公教,自主国教的不列颠人份外类似。”
宋既点头:“商货背后自有大道,我精华现在就是靠着这般大道重组一国,窜改比秦时变法还要来深透,侍中何故还如此轻贱?侍中方才说到罗刹人变法,我看另有商讨之处。罗刹人那里是变法呢?彼得一世新政多在强军上,不及其国政根底,未削贵族,未释农奴,本色不过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臣接着说殿下问的第二个为甚么,为甚么我中原做不到?”
“这一问本就问错了,我中原已经作到了啊。昔日黄帝出渭河,并炎帝,驱九黎,方有我本日中原!不但是占地,从关内到中原,再到江南乃至岭南,本是烟瘴荒莽之地,本日也已阡陌纵横,纵观寰宇,有哪一族能如我中原这般开疆拓土,立下数千年之业?”
这辩论有些深了,主题已经转到“保存空间”,李克载懵懵懂懂的,就感觉本身仿佛翻开了一层奥秘的幕布,幕布后那五彩斑斓的新天下,正在呼喊着他一步步深切。
此时中原各国不约而同地走向郡县制,但作为“旧天下”的中间,中原各国的好处格式已沉淀太深,承担太重,变法都不完整,而秦国作为后起的学徒,却能变法到底。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归正低,卯足了劲向前搏,不可的话也总比别人血流得少。
“海路并非简朴的海疆或者港口,还包含来往之路是否受他国钳制,罗刹人先是为毛皮,而后是为地盘,到此时,东洲,也就是欧人所称的美洲已不是生地,罗刹人在欧罗巴虽争得了出海口,海路却非常狭小,还受多个强国挟制,他们天然会想在东面获得通向美洲的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