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八章 伏伊伏丁那(六)[第1页/共3页]

贝切伊的战役一触即发,而这个时候恩斯特已经乘坐上前去维也纳的火车,但恩斯特不会在维也纳立足太长时候而是看望一下索菲亚女至公就直接回摩拉维亚。

为甚么说是半正规军?因为此中大部分的军官都是正规军校毕业,即便兵士都是临时拼集起来也颠末一段时候的练习有一丝正规军的味道,对于如许的军队安德烈称呼为半正规军。

安德烈本意是击溃叛军以后转战其他处所,但因为贝切伊当局临时卖力人的激烈抗议,终究只能留守贝切伊。

13000名流兵的战役力临时不说,但如果把他们安设到伏伊伏丁那的疆场上无疑能够起到决定性的感化,塞尔维亚王国不脱手的环境下停歇兵变也只是时候的题目。

叛军的数量约莫在3000摆布,遵循流亡而来的布衣讲他们大部分都设备精美看起来并非是那种乌合之众。

一旦击溃这支大范围的叛军,那么接下来他们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贝切伊天然死守不得,可他们不在这里又能够去那里?回奥匈帝国境内也不实际,太悠远并且路上的变数也太多。

而就在恩斯特即将分开赛格德的时候,安德烈已经安闲的和先前撤走的泰格参谋长一行人会和,一个好动静一个坏动静摆放在安德烈的面前。

2月9日,奥匈帝国摩拉维亚陆军团副团长安德烈中校连同3565名流兵死守贝切伊,当日击溃叛军,此中叛军伤亡600不足且超越1000叛军被俘。

撤除这一条政策以外,编练新军、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废科举、办书院、派留学这也看起来都是兴国之策,可同时也是让满清帝国走向灭亡的前奏。

…,贝切伊是伏伊伏丁那地区的都会,伏伊伏丁那原是塞尔维亚王国的国土,这里的决策层天然不是本地贵族而是奥匈帝国任命的市长。可不利的是兵变那一天贝切伊也没有能制止,并且非常不幸的被一名悍贼冲进集会室,市长连同助理等一众高层全数死在集会室内。

现在塞尔维亚王国还没有动静首要启事有两个,俄罗斯帝国会不会经心全意的支撑他们、能不能短时候内光复伏伊伏丁那并同奥匈帝国停止构和。

获得动静的当时安德烈就同泰格互视一眼,很较着这也是打着叛军幌子的塞尔维亚军官组建起来的半正规军。

东方的事情看起来同奥匈帝国毫无干系,实则不然!俄罗斯帝国为甚么会俄然加大对塞尔维亚王国的支撑?不过就是东面战线因为英日的联盟而让他不得寸进,而一旦空余出机遇,单凭一个塞尔维亚王国如何是奥匈帝国的敌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