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南诏隐患[第2页/共3页]

荀冉倒也有些兴趣,便去听了几次。但不知那些讲师是那里来的方士,讲的尽数是些经天纬地的奇诡之谈,荀冉一笑置之,干脆便来辋川别业找王维小聚了。

王维眉头紧皱:“徐之兄,我们要不要写上一封奏疏,递交给陛下?”

荀冉的目光落在了这个与大唐剑南道交界的小国上。

荀冉与王维已是熟悉,也不拘束,淡淡道:“荀某心性不似摩诘兄萧洒,到底还是俗跟未褪,尘缘未了。让我像摩诘兄这般吃斋念佛,荀某真是做不到啊。”

诚恳讲,南诏这个小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其国力与吐蕃、突厥更是完整不成对比。但便是如许一个小国,给大唐形成了很大的费事。历任剑南节度使最头疼的题目便是南诏的几次。南诏几次降唐又几次背叛,与吐蕃人相互勾搭一起攻陷西蜀,不知劫夺了多少财物、女子。

这件事情一时候成了朝野热议的话题,那些本来支撑让利于商,调换军饷的朝臣个个惭愧难当,抬不开端来。而那些本来反对将海盐晒制权力下放给贩子的朝臣,则是得理不饶人,吐沫星子都快喷到同僚脸上了。

南诏人就像一群饿狼,只要唐军有落单的部众,他们就会扑上来一阵撕扯......

阮千秋、王维、李贞、卢仲臣、常子邺......

“此处门路险要,剑南道的军队底子没法驻扎,如果南诏国君派出散骑今后处切入,嘶......”

荀冉作为崖州荀家的大房宗子,天然也成了那些朝臣们口诛笔伐的工具。

荀冉这也算因祸得福,落了安逸,得以在终南山这等人杰地灵的处所好生疗养一番。

......

呼!

大唐军队几次得志而归后,民怨沸腾,天子陛下不得不临时放下挞伐南诏的心机,接管了南诏国君称臣的要求。虽是称臣,实际上南诏从未向大唐进贡过。在南诏国君任免一事上,大唐更是毫无话语权。

东北有契丹,北面有回鹘,西北有突厥、大食,西南有吐蕃、南诏。

出于汗青的惯性思惟,荀冉起首存眷的天然是幽燕一带,幸亏此时大唐东北的情势还较为安稳。至于西北,有万人敌程昱武在,信赖突厥人也不会占到甚么大便宜。更何况,不日晋王便要作为特使前去安西,公布推恩令,授予西突厥可汗的弟弟阿史那思啰靖和可汗的头衔。一国不容二主,如此一来西突厥必然会土崩崩溃。

荀冉每日除了读些兵法,剩下的时候都会花在研讨舆图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