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孙女就稀有十人,到了重孙子这一辈,已经上百人。很多人,她都没有得见,现在很多重孙、重孙女长大成人,连玄孙都有了。
今儿,她是被母亲郭络罗氏抱着给宜妃存候,又让宜妃给带到太后宫来。
她十几岁就分开科尔沁,进了紫禁城。虽说没有生养一儿半女,但是嫡后的身份却使得她儿孙合座。
“都出去!”门口传来康熙的声音。
太后像是要在李氏面前寻觅甚么影子似的,细心打量了她好几遭,最后视野落在她的耳朵上。
如果李氏是个遍插珠翠的俗气妇人,太后的气还能消消。
太后瞧了,便将前襟前的手串解下,挂到小女人胸前的扣子上。
不过,其他的处所说汉话能够,在太前面前,世人还是要蒙语或者满语对答。
父女之间的互动,就是来“香香”。
太后心中更加讨厌,只感觉现在此民气不古,乱了纲常。
太后见她伸手要抓戒指,忙递了个项圈给她把玩,随即叮咛宜妃道:“那小物什,让十六媳妇帮孩子收着,要不,送到嘴里,但是了不得。大的东西让她先玩儿,走时也都给她。”
太后这番失态,倒是将坐在一边的小宝音给吓到了,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太后失神中,恍然未觉。
小女人抿着小嘴。看了看坐在凳子上地宜妃,又看了看侍立在其身后的母亲与祖母,歪着小脑袋,巴巴地看着太后胸前地一串金珊瑚手串。
王嫔倒是有些胡涂了,只感觉迷雾重重地,看不逼真。
康熙听到“五姑母”时,脸上倒是不由泛白,望向宜妃等人的目光中多了森严之意。
面前这个女人,也算是有福之人,只是福分过分了,卑贱之人如何受得了?
有项圈,有朝珠、佛珠,另有戒指与耳环。
李氏那一句蒙语的存候话,还是之前跟初瑜临阵磨枪,现学地。
屋子里地热烈刹时冷了下来,太后看了看德妃。又瞧了瞧宜妃,微微皱眉,叮咛边上的内侍传人。
早在太皇太后还活着时,后宫中没有汉妃,上至嫔妃,下至寺人宫女,多是说满语,另有说蒙语的,说汉话的少之又少。
太后听着李氏说着蒙语,微微一怔,随即看看初瑜,估计着是曾孙女提点的。
太后这边,倒是已经换了笨拙的汉话,问道:“你……属猪地……”
小女人可见是真欢畅了,小嘴咧着,“咯咯”地笑出声来。
太后脸上已经收起之前的冷酷与不耐,只剩下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