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钱,只缺粮[第1页/共3页]

“宁人一别数载,别来无恙!”钱谦益对暮年之事早就对待,上前将顾炎武托起。宁人是顾炎武的字,不过他本来的字叫“忠清”,这“宁人”倒是后改,以示对清朝态度。

严子陵是东汉的高士严光,原是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刘秀当上天子后要严光来帮他。多方寻访后终究找到,二人在皇宫中秉烛夜谈,联床共榻,非常欢畅,夜深熟睡,严光乃至把脚搁在光武帝的身上。此过厥后传了出去,引发谏官上奏,严光因此感到宦海险恶,便悄悄拜别,隐居在浙江富春山下,任由光武帝派人劝说,也不肯再见他。常州这座子陵台是北宋期间修建,上面刻有范仲淹为严光所写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十六字赞语。

周士相前去松江后,顾炎武方从扬州瓜州渡江至京口。三天后,周士相便有快马至,请顾炎武至松江一晤。顾炎武没有回绝,考虑到顾炎武舟车劳累,不宜乘坐马船,一向伴随他的桂永智便命人备船,经水路前去松江。船只是由货船改装,舱中有桌有床,可坐可卧,较为广大,由船家和他老婆共同运营,船家掌艄,老婆号召客人起居饮食。看着虽是简朴,但这船以清净殷勤闻名,坐的多是官吏和堂客来往江、浙的买卖人。

“要!请船家泊岸。”顾炎武不加思考道。

有人才有出产,才有赋税和赋税。江南数府贸易氛围稠密,万积年间,松江府的手事情坊几近占有了江南的七成以上,而江南数府则是占了天下的九成。这些手事情坊主如果以纺织业为主,首要便是出产棉布、绫罗绸缎等织品。这些纺织品利润极大,通过海上贸易卖往外洋,使得坊主们为之暴富,获得大量金银。然贸易的发财必定侵害农业,因为纺织业需求大量的棉花和蚕丝,这便不竭的使本来的种田变成栽种棉花和桑树的经济田,跟着时候推移,江南数府垂垂便从产粮重地转为赋税重地。而明朝的粮食首要来源便从江南转为湖广,遂有“湖广熟,天下足”一说。

仅以人丁为例,松江虽经历“嘉定三屠”,但现存人丁也有一百二十余万,此中丁口过半,这几近就要赶上广东一省人丁,广西和云贵三省人丁相加,恐怕也多不了松江太多,至于四川等被清军搏斗一空的省分更是提都不消提。

顾炎武是从镇江出发前去松江的,在此之前,他在扬州府滞留了两个多月。这倒并非齐王府有过甚么号令,不让顾炎武过江,而是顾炎武对江北的盐业改制和正在整编的江北军有了兴趣,以是留在那边察看,如此便担搁了下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