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当年对三王的承诺必然程度上是因为入关后满州兵马伤亡太大,单靠数万满八旗加上划一数量标蒙八旗底子没法打败南明,已没法对关内实施有效占据,故而多尔衮采取以汉制汉的政策。命令暮年降清的孔有德三人率旧部南下,为了鼓励他们替清廷卖力,这才册封三报酬王。同时承诺今后三王可在南边选一省永镇。
现在三王变两王未免不是一件功德,如果清廷真的实际当初多尔衮对他们镇藩的承诺,那么今后就会少拿一个省出来,这明显是极实惠的一件事情。固然顺治天子不这么想,但架不住满朝文武的压力,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事。不过他也不是没有作为过,当初耿精仲因为逃人的事身后,顺治就一向拖着不让耿继茂袭他父亲的王爵,打得就是再少拿一省出来的动机。这动机倒是非常的吝啬了。还是她的母亲一再劝言这才让耿继茂袭了王位,要不然现在的靖南王怕还是担个一等精番哈奇这类无足轻重的爵位。
揣磨上意乃仕进必定决窍。何况“忧国忧民”的广东总督大人,故而李率泰上任以来对平南、靖南多有冲突。大的方面不敢动,小行动倒是不竭。上任数月以来,除了他从北方带来的标营,广东绿营这边总算是被他渗了一些水,现下多多极少也能掌几千营兵,万一广东二藩真有异心,这几千营兵就是总督大人最大的保障了。
时至本日,多尔衮当初封王的背景已然窜改。现在的南明政权只余西南数省之地,而清廷已具有大半其中国,固然南明政权获得了大西军的支撑,现正在湖南、四川、广东等地与清军对峙,并且南明大将李定国前后两败清军,阵斩尼堪亲王,火烧定南王孔有德,但全部明清对峙的局面还是清占优。明处劣,毕竟西南数省过分残破,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都不敷以和占有大半其中国的清廷比拟,故而在天下人看来,清廷迟早是能灭了南明坐稳江山的。
既然清廷必定能篡夺天下,那么多尔衮当初对三王承诺的永镇之事便成了件让清廷头疼的事,一方面南明还在顽抗,另一方面现在清廷用来对于南明的首要兵马都是汉人,若这个时候否定多尔衮的政策,不免会让替清廷效号令的汉官汉将产生“狡兔死。喽啰烹”的动机,也会让尚可喜和耿继茂对清廷离心,万一局面是以有所窜改。对清廷必定是得不偿失的。
做为藩王,尚可喜和耿继茂在广东本就独立于处所军政体系以外,他们行事只须对清廷卖力,而不必对广东处所卖力。名义上广东总督是粤省的最高军政官员,实际上李率泰这个广东总督是需求听藩王批示的,起码在军事上他是没有独立批示权的。而藩王行事只需照会他一声,底子不必咨询他广东总督的定见,在究竟上平南、靖南二藩已属于半独立性子,只待南明永历政权完整垮台,二藩便能获得他们的永镇之地,一省军政财权尽纳王府,成为真正的藩王,到时清廷对他们也只要效朝鲜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