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水火[第2页/共4页]

周士相一想也是,新会城就这么大,城中统统清军必定洞悉得清清楚楚,围城首要除了断守军的粮,另则便是要断守军的水源。

“查,给我查,一查到底!”

找不到井水变质的启事,舀尽以后重新排泄的水还是变质,这让周士相心急如焚。

不是人下毒,这井水好好的如何就变成毒水了?

宋襄公为了不让营民和新会百姓因为争水的启事闹将起来,特地向周士相请了令,伶仃划了四口井供后营老弱妇孺及那些新会百姓饮用。现在出事的三口井有两口是属于后营的。本来就是吃紧巴巴的勉强利用,现在一下少了两口,这便意味着营民和百姓们每天的饮用水降落一半。这让人还如何活?承平军这边也好不了多少,三口井变成两口。从戎的又如何活?

前车之鉴,李定国好歹另有几万雄师在手,就算军中染疫也没法伤筋动骨,可承平军就这么点家底,如果城中生疫,刚打起的大旗便要自行坠落了。

当初尚可喜亲身批示清军攻城得胜后,城下遗留了三千多具清军尸身。战后,周士相曾命人向清军射箭要他们把尸身收敛归去,但不知是清军没有接到这封信还是清军用心不收尸身,归正过了一天清军都没有任何收尸的动静。

井水不能饮用的动静天然轰动了周士相和宋襄公,二人不约而同想同是不是有清军的特工潜入城中在井水中下毒,这大热天的如果断了水,那可比没吃的还要命。

水井离城墙近和水源变质有甚么直接干系?

最后,周宋二人把这四口井平分了,前营两口,后营两口。县衙征发的青壮和俘虏由前营供应水,后营则向那两千多新会百姓供水,当然,如何供水则是宋襄公的事情,周士相是不会过问的。

尸身太多,最好的体例就是挑选当场埋葬在城墙下,要不然,哪有这么多人力可供差遣,真如果把尸身一具具的往远处拉,别说周士相不肯意,就是上面的兵士也不会肯的,何况远处清军虎视眈眈,周士相又哪敢冒风险让本身的兵士跑到仇敌的眼皮底下。

新会城虽处江边平原,但城中多数地段倒是打不出能直接喝的水井,多是那种盐碱水,只这七口井的水能喝。平常没有围城,城中百姓天然能够到城外担水,或是有专人卖力送水车,到时拿铜板买来就是,现在围了城,城外的水进不了城,单靠这七口水井支撑近万人饮用,真是巧媳妇也为无米之炊难堪。如果尸水再净化几口井,城内怕真是要鸡飞狗跳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