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1页/共4页]

篡夺香山和清除清军散兵和匪贼的战事并不狠恶,范围也不大,但承平军也为此支出了阵亡62人,伤125人的代价。

墓碑面朝北方,上面刻有阵亡兵士的姓名、籍贯、春秋以及在军中的身份,于何地战死。同时,这片公墓另有一块高七尺余的石碑,上面刻有“大明承平军阵亡将士公墓”。公墓一里处设有上马石,非论文武到此俱上马步行。

陈奇策的使者将香山知县的官凭和铜印送到仁厚坊时,还带来了陈奇策的信。信中白发老将非常惭愧,对于先前能保周士相升任总兵的承诺没有兑现非常不美意义。对此,周士相却无不满,潮州总兵也好,记名潮州总兵也好。说白了都是空头,那潮州现在的总兵但是清廷任命的吴六奇,他拿甚么和人家去争。

停止年关,堆积在新会的明军已达两万余人。除朱统部外,其他明军都是义军改编而来,不但贫乏需求设备,更是贫乏粮草,内里派系也是非常庞大,有国公封号的都有两个,这使得陈奇策固然极力保持局面想要再演客岁李定国雄师东进势态,但精力却被明军内部错综庞大的干系耗损,没法再次构造有效的打击。

.........

阵亡的兵士被同一安葬在香山县城外一处风水较好的丘陵坡地上,这一片坡地也被周士相正式作为承平军公墓利用。和新会阵亡将士只埋不立碑分歧,这一次周士相为阵亡兵士立了墓碑。

领着军官们摆了香烛祭奠这些死去者时,周士相心中很不好受。墓碑他一一看了,死去的兵士都很年青,很多都没满20岁。籍贯也很庞大,几近贯穿了承平军立营头后的各方面兵员。阵亡的兵士有一些是承平军进入香山后主动参军的香山年青人,按照周士相的安排,廖瑞祥将这些香山兵的亲人从故乡遴选了出来,让他们与后营住在一块,今后能够享用承平军公库拨给的烈属报酬,并且赐与他们地盘和牲口以及其他物品的夸奖。

........

腊月23日,凌海将军陈奇策结合镇国将军朱统、海北道周腾凤等人,集结水陆兵马一万余人以新会为基地,对有清军重兵扼守的三江口策动了进犯。鏖战两日,明军未能冲破清军防地。26日,因潮州总兵吴六奇所属本部舟师到达三江口,明军海军没法持续封闭江面,还要面对腹背受敌,故陈奇策和朱统等人商讨后决定撤兵。明军撤兵后,吴六奇部舟师尾随追击,却在江门遭到陈奇策部偏将郑成魁所率战船伏击大败而回。此役,明军伤亡3000余人,4条战船淹没;清军伤亡400余,12条舟船被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