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头不戴清天,脚不踏清地[第1页/共3页]

董母乡间女人,嫁与董家才几年夫君便病死,她一女人拉扯儿子,被人骂作克夫星,真怕有一日会叫宗族吃了他夫家的绝户饭,将自个卖到他乡给别人做老婆。那几年,董母活得真是担惊受怕,直到儿子考上秀才,董母才终是将压在心头十多年的苦衷放下,也算是扬眉吐气,敢直着腰身在董家属人面前大声说话了。这统统,只因为儿子考上了秀才,考上了大明朝廷的功名。董母念着大明的好,儿子读的是圣贤书,圣贤可没叫人去剔发替外族卖力,是以她果断的站在儿子身边,挑选和儿子一样不戴清朝天,不踏清朝地。

蒙古佐领阿勒塔领动部下娃娃在城外烤马肉喝酒唱歌,城上承平军没一个当回事,董常清看了后却深思开来,第二天便找到铁毅,发起派人出城和蒙前人互换军马。

清廷委任的长宁知县知董常清事迹,生了恭敬爱才之心,以保其一个举人功名为前提让人传话叫他登陆,董常清却不予理睬。知县也不恼,生了一计,让衙役直接将人绑来,只要董常清上了岸,便算破了当日誓词,再以功名利禄相诱,晓之以理,劝之以情,实在不可就拿董常清老母威胁他。几管齐下,不怕董常清不就范。

第二镇的旅校于世忠偶然看到了生员打扮的董常清,当时非常惊奇,他还从没见过一个读书人和民夫青壮一样在那用力干活,一点不嫌累不嫌脏。于世忠找惠州军官问了董常清,军中有长宁人立时便将董常清不戴清朝天,不踏清朝地的事迹奉告,于世忠大为佩服,认定此人有大材,便将其举荐给镇将铁毅。

不想此事却被县衙的人流露给了董常清的村夫,董常清晓得动静后连夜带老母浮舟避往他处。绑人不成反把人给逼跑了,长宁知县哭笑不得,知逼不得董常清,遂作罢。这知县也是个气度漂亮之人,未是以事生了害董常清之心,厥后几年反倒决计保全,若非如此,董常清这等不肯剔发不肯换衣的读书人早就被清军捕来杀了,除非你跑到海上去。要不然江也好,河也罢,老是逃不出清兵手的。

当时长宁仍被清军节制着,惠州局势并不明朗,母亲又大哥,以是董常清不敢等闲登陆。董母却劝他立时登陆去投惠州明军。非论明军此次可否支撑。总要去投了效力,免再遗憾毕生。对于儿子的挑选和对峙,董母向来没有指责和抱怨过,她虽一介女流之辈,也知家国大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儿子考的是大明的秀才,不是他大清的秀才。以是儿子选择要为大明尽忠,做母亲的天然没有二话。这世上做大清顺民的太多。也不差他母子二人,便叫他母子为朱家天子尽个忠吧。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