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初,周士相许给大樵山世人的就是好处,升官发财的好处。现在,他一样将这个好处手腕持续下去,匪贼也好,降兵也好,良家后辈也好,在承平军中只要你有功,你便能获得好处,从而真正成为承平军的一员。没有好处,哪怕那些降将降兵迫于你屠刀的威摄而临时服从,可光阴久了,发明本身在承平军中一点职位、一点好处也没有,他们总会产生被轻视、被轻视的动机,从而有非常设法,终究成为不稳定身分。
第七镇建立后倒是不驻防惠州,而是移驻清远。如许一来,惠州的官员和士绅便没法获得惠州兵的武力支撑,而惠州由驻防陆丰的苏纳第六镇领受。
惠州因为蒙受烽火最轻,以是府内士绅地主颇多,相较广州而言,这帮人的才气也很强,一昧弹压他们只会让惠州陷于不稳定当中,以是周士相让宋襄公缓办,先用几个月时候摸清根基环境,对于情愿合作的天然欢迎,可赐与他们一些处所权力,如乡公所、村公所的位子,乃至县衙里也能够给他们一些位子,有杰出才气者任职府衙,布政使司衙门都能够。对于他们名下的地盘和黑户,也尽能够以赎买、权力对调等体例赎出,减少好处抵触。对于不肯意合作的,则必必要强力弹压,非论死多少人,哪怕是灭门也都要断根掉,毫不能让这些固执分子持续渔肉乡民,为一己私利影响抗清大局。
动刀之前则必须崩溃整编和本地士绅有所勾搭的惠州兵。韩朝宗、王大林等人将惠州兵的实际环境报了上来,计有兵丁9500余人,内里督标老兵和顺德营兵只余1200余人,其他都是本来的惠州营兵和招纳的匪贼,这些人也是良焉不齐。
周士相不需求部下的官都是些满腹经纶的进士、举人老爷,他只需求能够看得懂公文,明白如何做的人来当官,哪怕他没有功名也可。
甲申以来的惨痛汗青奉告周士相,大明朝的那些文官们若说大家都推出来杀了必定有错的,毕竟忠心为国的也有很多,可如果隔一个杀一个,八成是没错的。
承平军需求的是总动员,不答应任何阶层介入分别未几的资本,口是心非,大要拥戴背后却恨不得早迎大清兵。以是周士相要的官吏仅仅是能够看懂上面发下公文,会简朴誊写公文,能够无前提从命履行的人。这类人在广州各县的衙门中有很多,各乡、村公所也有很多,此中有很多是一些没法考上功名被迫去商行打工的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