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吴六奇俄然进犯惠州,周士相不得不提早东征,乃至六官一向未设。潮惠大捷后,周命徐应元为报捷使往昆明报捷,考虑徐应元并没有正式官职,便命他为工部官,按圣旨所给权力,定的是六品。回到广州后,弥补六官的事情宋襄公提了多次,周士相便拟了人选任了下去。
军部作为承平军的总参谋部,不涉民政事,和军事有关的兵官则归军部提领,卖力军中将校任免,功劳查叙、军器军饷、粮草辎重重。六官的礼官做为一个和军政、民政都不如何相干的官职,周士相临时没想到如何安排那位前崇祯朝礼部主事郭垂白叟,便叫他先挂个名,领份俸禄,有关礼节事便找来问问,无事便由他去。
此策便是科举制,只不过将科举八股取士稍作变动,命学子习由布政司编定,军帅府核定讲义,内里多是经世治民务实之识,八股文章仅占两成。广东大书院和兵备讲习所作为承平军的文、武最高黉舍,不但承担学子教习,为承平军弥补军政人才,更是赐与广东士子一条退隐之路。(未完待续。)
六官之设和布政司衙门、府、县、乡、村及军帅府军部、民部职能有很多堆叠的处所,属可有可无的官。但设六官是永历朝廷给周士相的权力,是种意味,以是他又不能不设。为了使六官能够普通运作,不与布政使司及军帅府堆叠抵触,导致不作为或拖后腿,周士相重新理了下广东政务。
六官即为吏、礼、刑、户、兵、工六官,负有察言、承宣、审理等职,以便利施政。除了给任六官的权力,圣旨上还答应周士相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二品,文官却只能达六部主事级别,而主事普通是六品官。明显,永历这道圣旨对于文官的任免还是卡得极严,从中也能反应出永历朝廷高低还是有着旧思惟,即“文贵武贱”。
六官委任后,周士相命令各府县除大力屯垦外,还要大力加强养殖业,多养牲口,如猪、羊、鸡鸭等。此事由民部的农垦、渔牧二司大力停止,各府县务必正视并加大投入。民部按期派员考核,处所官员表示优良者当予以嘉奖并汲引。
宋襄公又以布政使司名义规定治下各府县儿童必须七岁入小学,课以布政使司编录讲义。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孺子。州(县)试驰名送府,府试驰名送省,省试取中,准入广东大书院,学制三年,学成再入兵备讲习所一年,仍按月月课。三年取中试者,文补六官、布政使司、各府县内都事,武补队正、卫尉、安军中使,擢用升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