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承平军的军制有些混乱,这主如果因为大量降将和杂牌明军的插手形成,如第八镇镇将朱统是宗室出身,副将是代国公施尚义;第九镇镇将郭登第是永历朝廷册封的威远侯、副将是庆丰伯李光伯,本镇三个旅校就有两个伯爷,另一个固然不是公侯伯爷,可也佩着永历朝廷颁给的将军印;第十镇的镇将王兴则是广宁伯挂虎贲将军印、副将是总兵李常荣,上面乙旅的旅校一个是靖氛将军邓耀,另有一个是宋国公叶标。
蒋和两眼不经意的瞄向靠在柱子上“闭目养神”的瞎子李,中间人说甚么倒是一点也没听出来。(未完待续。)
蒋和是最早对秀才拥立唐王收回牢骚,明白表示不满和反对的初级将领,并且他付诸行动。在秀才还在肇庆措置潮惠风灾时,蒋和就暗里和在广东的葛义、苏纳、邵成国、齐豪、朱庆来、胡启立等将领相同了,除了齐豪对这事保持中立,分歧意但也不反对外,其他诸将无一分歧意推戴大帅自主为帝。朱统是宗室,蒋和压根没找他。
除了这些得授国公、侯、伯爷、挂印将军的,别的军中实授总兵、记名总兵不下五十人,能够说,在周士相没有崛起前,广东本地明军所能节制的地区内,有个镇子在手便能得副将,有个县城在手那必定是挂印总兵,再大些就是挂印将军,朝廷的册封加身了。当初程邦俊上大樵山收编不过才三四十人的匪贼首级胡全时,给的就是罗定州参将。公侯满地走,总兵不如狗,说的便是永历朝廷滥授名器激发的结果。
按着蒋和等人的设法,秀才做了天子,上面的人天然会水涨船高,不说封王,国公、侯爷总能封上一多量。到时大封功臣,当官的当官,发财的发财,大伙拼来拼去不就图的这个么?
在蒋和看来独一有能够起兵造反的只要王兴了,因为他部下的第十镇都是畴前的广东明军,王兴又对唐王忠心耿耿,以是这家伙八成会起兵。不过用葛义的话说,那王兴真敢起兵,王有喜和尚可远他们抬抬手就能把他部下那帮杂牌给灭了。如果邵九公狠一点,把人诓到南宁一刀就能剁了,连起兵的机遇都不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