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琳没到任前,尤太中不知往武昌、南昌、安庆、江宁、京师发去了多少份求援信,每封信都是写得情真辞切,动人肺腑,但是,成果却都是石沉大海,没有半点结果。好不轻易盼来了新任巡抚大人和他带来的2000精锐汉军,成果转眼就断送了。
因为承平军第十五镇前身东进支队在宝庆四府的烧杀劫掠,长沙城内的百姓无疑将承平军视作了大水猛兽,当作比大清.真满州大兵还要可骇的存在,以是一听承平寇打进城了,百姓们顿时吓得魂都飞了。那帮逃返来的绿营败兵也是一下个颤抖起来,不敢信赖本身的耳朵。
吴逢圣只能不住安慰恩主,指出这长沙城眼下虽凶恶,可一定不是王爷的一个机遇。所谓繁华险中求,眼下忠贞营正在湖北大闹,湖广总督张长庚底子腾不脱手来救济长沙,而下流金厦的郑军又正在攻略长江,江宁和江西的清军也没有体例来援救长沙,北京离的太远,传闻顺治决定御驾亲征,那就更不会有甚么救兵派来湖南,以是石琳这个不利的陕西提督怕是清廷给湖南的最后一根拯救稻草了。
但是就在此时,长沙城中却大乱起来,启事是有人在城中喊叫说承平寇杀来了。
尤太中但是真冤枉了孙可望,他虽对守住长沙没有多少信心,但却向来没有想过逃窜。因为他很清楚,本身不管跑到那里,处境都不会比在长沙要好。更何况吴逢知奉告他长沙城固然凶恶,可如果他能守住,倒是个机遇,一个千载可贵的机遇,是以这会孙可望正和部下们商讨如何守城的事。
“就这么败了?”
“那人就是孙可望!”
“王爷,要不我们先归去,别的再想想体例?”
不可,我活不了,你孙可望也别想活!
尤太中昏头昏脑的回到了知府衙门,一帮官属立时围了上来,你一句我一句的扣问孙可望和虎帐那边景象,尤太中不堪其烦,把人都赶了出去,自个到书房又提笔写信。
尤太中真是欲哭无泪,他不晓得承平军现在到哪了,也不晓得孙可望是否至心情愿替他来守长沙,万一这位义王再拍拍屁股跑了,那他尤知府可就得和长沙城同殉了。
吴逢知以为现在的长沙,就是爹不亲,娘不疼的孤儿,没有人会在乎长沙的得失。但是如果孙可望能把长沙城守住,那这个孤儿就是他的了。到时再使些手腕,拔擢一些亲信将兵权握在手中,一定不能东山复兴,再不济也能让清廷对孙可望刮目相看,委以重担,而不是如现在这般不被待见,是个官都能来踩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