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笑了起来,劝吴三桂放宽解。世上没有永久的仇敌,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洪承畴以为忠贞营虽是承平军放入湖广,能占武昌也是承平军互助,现在也受承平军援助,可忠贞营毕竟并不是承平军,李来亨他们不是贼秀才的部下。二者之间是合作干系,而不是附属干系,以是不是没有分化的机遇。何况忠贞营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李来亨、袁宗第、郝摇旗、贺珍等大寇又哪一个不是独立兵马,单独的灯号,摇黄土寇更用说。民气本就不齐,好处之下,大家会有甚么样的挑选,本就是难说的事。便是结果不大,埋下根钉子也是好的,将来总有起效的时候。
不肯封李来亨为王的另一个启事则是吴三桂和李自成是有大仇的,他和忠贞营的那帮闯贼余孽也是有血海深仇的,以是这些人又如何会肯投他吴三桂。
实在吴三桂感觉这个发起非常好笑,他道贼秀才已拥新帝,那里会理睬朱由榔。那唐王天子才做得几天,又哪会甘心从宝座分开。此事有些荒唐,真想要南都服软,唯今之计还是先入北京,他定武祭孝陵,朱由榔便能祭成祖以下诸帝陵,届时大义名份永历本就不缺,法统也是神宗孙,兵将亦有,民气向谁便难说了。
在洪承畴的建议下,吴三桂命“咒水之难”的幸存者,马吉翔的半子、任礼部侍郎的杨在携永历圣旨往南京,催促唐王弃帝号自归藩下,责令南都一干文武本日以永历十四年为正朔,罢“定武”偕号,遣使造册至贵阳奉表永历天子。
天子在,唐王做得甚么天子!
吴三桂自云南俄然起兵入贵阳后,便以夏国相、马宝为前锋,领兵两万余入川,马宝领军直奔重庆。四川清军因多尼之乱,粮草早已告绝,很多绿营将领以成都家眷遭满蒙军祸害为由,拒不再奉四川巡抚高民曕之命,很多叛降将领乃至暗中命兵士绞辫,和川中明军联络,筹办随时归正。
高民瞻审时度势,自知有力抵当吴军,也不成能让那些降将跟着他撤,便抢先派人至夏国相军中,以重庆、成都二城请降,又愿为吴军剿袭保宁。除此以外,又有谭诣、谭弘等降腐败军来降,川东地区永历派驻督师、沉痾缠身的文安之等亦遣使欲迎永历帝。
吴三柱闻讯后大喜,以永历帝名义委高民瞻为明四川巡抚,谭诣等来降清将续为明候,来投各官俱升赏有加,并发米粮,安抚川中数万百姓,此举敏捷稳定四川局势。另命永历拟旨召文安之至贵阳,欲以其为内阁首辅,以清算招揽云贵川等地明军杂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