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等人可没有重视到苏纳一行,他们眼中只要大声照应他们的百姓,另有那如丧家之犬般的衙役。当真是一起行来,士气风发不成复。
当日闻翁叔元家被任惟初强征之时,金圣叹便对朋友说了这话,在他看来,所谓清欠压根不实,既多年未征赋税,何故还要再征。况江南归明不过数月间的事,畴前江南属清朝,清朝都未向江南百姓清欠,这明朝又凭甚么要江南百姓交清欠粮。新朝鼎立,当赦免才是,如何重提当年陈帐,这不通,如何也说不通。再者这清欠,清的哪门子的税;这欠,又是欠得哪门子的税?是你大明还是大清?不说明白这点,清欠便无从谈起。
自始至终,金圣叹和朋友丁子伟、丁观生等人都是走在最前面,恐怕百姓们认不得他金大先生似是。一众秀才对金圣叹也是极其吹嘘,都说本日这事若非金大先生出面,何故能有这般阵容。眼看着民气所向,大伙一起到圣庙一拜一哭,那苛吏任惟初自是不消说,就是姑苏知府阎绍庆、江苏巡抚蒋国柱等也要被这民气局势所畏。
“去圣庙,去圣庙!”
奏销案若起,于朝廷,于齐王必定大有好处,他蒋国柱能借这大案一步登堂,完整洗涮他降官的身份。但是这案子真起的话,却必定是桩惊天大案,乃至弄不好还会逼反江南士绅,那结果,蒋国柱也只敢想想。他怕本身压不住,更怕齐王殿下用完本身就扔,那他可就是有苦无处所说了。
明天起码五更。(未完待续。)
哭庙之事初产生于三天前,江苏巡抚衙门将此事上报齐王后,巡抚蒋国柱得了齐王首肯,方命姑苏府拿人,不过也只拿的倪用宾等五秀才,并未要拿写揭贴的金圣叹。这一方面当然是蒋国柱还是不想将事情闹得太大,另一方面倒是金圣叹朝中也是有人的。当朝太傅钱谦益但是他的娘舅,而他的舅母河东君柳如是亦在姑苏城中。
有关清欠奏销之事,是他蒋国柱最早向两江总督郎廷佐上报,可当时郎廷佐对这件事是摹拟两可,倒是布政使朱国治非常热中此事,常与他蒋国柱说一待匪乱安定,便起奏销大案。蒋国柱知这奏销案一起,必定获咎人很多,以是当时故意将这件事由朱国治筹办,如许政绩他有,怨气却由朱国治受去。厥后承平军突破了南都城,朱国治和郎廷佐他们一起被押到孝陵前活剐了,他蒋国柱也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的江苏巡抚。而那位承平军的大帅,大明的齐王殿下却不知从哪找到他那份公文扔在了他面前,这就让蒋国柱骑虎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