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满清的角度上,多尔衮是个很牛逼的帝王,为满清帝国做出了庞大进献,但和皇太极比起来,他还是略逊一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多尔衮是捡了皇太极的便宜,他当政期间履行的很多表里政策,都是皇太极期间的持续和生长……除了剃发令的较着失误外,多尔衮过于擅权,残暴地打击和洗濯政敌,也形成了满清国力兵力的敏捷降落,只可惜南明更善于窝里斗,还是没有抓住机遇。)
“皇父摄政王过谦了,大清万年不拔之业,皆由皇父摄政王一手铸就,比胜朝朱棣毫不减色。”范文程态度恭敬,对多尔衮的露骨摸索却无动于衷。
万里江山阻断,固然有八百里快马来往,北京收到的动静也比实在的战况早晨几天。
“孟乔芳可堪大任。”多尔衮答道。
孔有德?尚可喜?佟养甲?不可,他们都不是汪克凡的敌手,只要气力最强的吴三桂堪当重担。
别的,多尔衮这番话另有一层意义,即是明白奉告洪承畴,不管南京之战的成果如何,都不会派他出外领兵。
在这几位“教员”中,他最赏识范文程。可惜这些汉臣都是明哲保身的老狐狸,不肯参与满清内部的权力斗争。比如这个范文程吧,多尔衮对他死力拉拢。不但设为文臣之首,并且极其尊敬和包庇。多铎因为抢了他的老婆,被将罪夺了十五个牛录。创下大清王公惩罚最重的记录,可惜他还是不肯完整归附,和多尔衮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干系。
这几年来,天下各地抗清斗争**不竭,和剃发令都有莫大的干系,多尔衮闲暇时也曾深思,如果当初没有采取“留发不留头”的狠恶手腕,而是停止暖和的指导和鼓励,再共同必然的政治高压,一样也能完成剃发的目标,汉人的抵当情感也不会这么狠恶。
除了摄生以外,他对治国之道也非常正视。每天听范文程、洪承畴等人讲史论今,就是为了以史为鉴学习那些帝王之术……军事上的一时胜负今后能够弥补。国度目标政策如果出错,那统统都完了。回想入关以来的各种军政行动,多尔衮自傲做得很不错,满清已经在关内站稳脚根,国度的军政架构也搭起来了,只要不竭加强国力,安定南边是迟早的事情。
很简朴的事情,不剃发不能插手科举,不能当官,剃发者能够免交或者少交赋税,朝廷赐与必然的表扬和嘉奖,对于处所缙绅豪强暗中施压,对于果断抵抗剃发的关进大牢,个别极度分子放逐发配,乃至于杀一儆百等等,用上三五八年的,剃发令一样能够推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