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班优于马(三)[第2页/共4页]

高鹤、储泰松等人一齐看向江水源。江水源微微点头道:“对方辩友说,如果没记错,‘代价’一词应当属于西方哲学话语。——但题目在于,你记错了!”

对方二辩一样满脸懵逼:你说的这些,我听都没传闻过,还能如何看?唉,女人何必难堪女人!

台下观众顿时哄堂大笑。

储泰松这个名字误导过不知多少人,听起来感受像是五大三粗的糙男人,实在倒是个萌萌哒的软妹子。她的爱好一样异于凡人,最喜好宋元明清以来各家的文集,影象力也好,用在国粹论难里绝对是杀敌致胜的奇门利器。

黄东培咬咬牙道:“考据学上有‘孤证不立’的原则,除非对方辩友能拿出三个以上的例证,不然很难服众,我方也很难承认!”

张纮连连鼓掌道:“还是周先生独具慧眼,洞烛幽微。佩服、佩服!那该如何措置这个告发呢?”

江水源本身也笑了起来:“还真是巧了,‘班优于马’的班家人就用过‘代价’这个词!据《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传记》记录,东汉安帝元初七年前后,敦煌太守曹宗想要派兵攻打匈奴,规复西域。邓太后命公卿当朝群情此事。班固的侄子,也就是班固的弟弟班超的小儿子,名叫班勇,提出了本身的观点,以为该当光复西域,此中一句就是‘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直,严以期会’。由此可见‘代价’并非出自西方哲学,而是土生土长的汉语词汇。”

这还真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抬杠标准用语!

高鹤感受本身像是闯了祸,神采微微发白,皱起眉头从速在脑海里检索“代价”一词的出处。怎何如越是严峻,脑袋里越是稀里胡涂,仿佛现在内里装着的不是知识,而是热气腾腾新奇出炉的白面浆糊,浑然想不起来在哪本古籍里见过“代价”这个词,反倒越想越感觉它是个舶来品!

江水源道:“既然对方辩友有要求,那我们就以理服人,不对,以证据服人。刚才我举了东汉时的例子,接下来我再各举一其中古和近古的例子,以证明‘代价’一词的利用并非孤例,而是常态。唐朝所修的《隋书》卷三十六《后妃传》中提到‘突厥尝与中邦交市,有明珠一箧,代价八百万’。清初李渔的《闲情偶寄》中也有这么一句,‘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代价反在参苓之上’。以上三个例证,不知对方辩友是否对劲?”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