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开国庆典(三)[第2页/共5页]

“这么贵?这帮该死的贩子,这完整就是欺诈!”范迪门非常不满地嚷道。

苏克易弥补道:“海汉人手中一向把握有某种千里传讯的体例,以是这类报纸上不但会有本地的贸易信息,偶尔也会有来自其他处所的动静。比如这里,就登载了海汉官方在台湾高雄港求购粮食的动静,以高出市场价两成的收卖价,告急收买二十万斤稻米,从四月开端,收买时长为六十天。他们把握了这类奇妙的手腕,天然能够体味各地商品差价,晓得各地的商品需求,然后轻松实现低买高卖。”

范迪门很快就想清楚后果结果,倒也没有再拿这用度的事发脾气,毕竟苏克易办的这件事不但很有需求,并且实在也真说不上有多亏损,毕竟别家也都是掏钱登载布告,心机上没甚么不平衡的。并且苏克易如果嫌贵没掏钱登这布告,反而会让东印度公司陷于被动――有哪些人登了布告,海汉执委会能够不见得全都能记着,但哪家没登,那就很显眼了。

范迪门看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也不懂是甚么内容,只好让苏克易给他解释。

不过范迪门很快就沉着下来,这类媒体的鼓吹力量,他之前是没见地过,但现在在海汉地盘上待了这么久,他天然也认识到了其感化的首要性。这代价贵不贵?当然贵,但考虑到海汉官方媒体的影响力,一千五百盾就能让不限于海汉的多国头面人物重视到东印度公司的存在,这笔钱还是划算的。如果再算算从这份报纸上所汇集到的谍报代价,这个代价实在就一点不贵了,东印度公司每年花在汇集刺探海汉谍报上的用度,可不止戋戋四位数罢了,但获得的回报却一定比这么一份报纸所能供应的信息多出几分。

比如在报上公布一条某某地区遭受飓风侵袭,油料作物莳植园粉碎严峻,估计本年的产量将减少多少如许的官方动静,那么对行情敏感的贩子看到后立即就会心识到油料的涨价指日可待,然后对相干产品减少供应量并拉高代价,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放出别的一种动静,如某地有万亩油料莳植园喜获歉收之类的消息,则能够就会获得相反的结果。

“算下来约莫折合一千五百盾。”苏克易报出了一个让范迪门大吃一惊的数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