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海汉方面对于这类买卖的得失早就计算得一清二楚,几百亩地的运营权就能换来一名大明高官的合作,这对海汉来讲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虽说此后多少年这片地盘的收益都将分出一部分给对方,但实际上海汉的运营本钱会通过职员佣金、赋税、种子采购、发卖环节等等手腕收回,乃至还会小有红利。并且这些农场的出产不过是原质料罢了,真正能赚大钱的实在还是在原质料的深加工阶段,这些不懂行的大明官员又那里晓得此中奇妙,自发得已经占到海汉的大便宜罢了。

梅生川听得哭笑不得,他那里是要给本身筹办后路,只是出于谨慎,要把每个细节都探听清楚以后再做定夺罢了。不过对于这个曲解,他并不想作出解释,海汉人既然以为他筹算在外洋找后路,那就让他们曲解好了,或许还能够借此向他们争夺到更多的优惠前提。

海汉方面派了一艘摸索级战船作为领航船,伴随梅生川地点的船队一同前去辽东。摸索级战船在海汉水兵体例中算是吨位第二大的战船,但已经比大明海军的大福船还要大出很多,并且船上的火力配置也远非福船能比。梅生川固然不是带兵的将领,但身为兵部侍郎,天然也算是懂行之人,能够看出海汉战船在兵器设备、航速、适航性等方面所具有的较着上风。

不过郝万清大言不惭地把占据区的地盘全都划归了海汉国有,这还是有点让梅生川不爽,这此中但是有很多处地点名义上仍然属于大明统统,海汉这类做法就完整不把大明放在眼中了。梅生川很想开口辩驳几句,但想了想又撤销了这个动机――海汉人变着方要给本身送钱,可不就是想在构和过程中占得这方面的主动吗?本身当下如果不承认这些地盘的统统权归了海汉,那刚才所谈的这类合作运营项目天然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了将来可期的大笔支出着想,还是闭嘴少说几句算了。

而真正将莳植园作为投资项目来运作的商家,常常都是有自家的销路或者深加工手腕,乃至是连运输也由自家卖力。如许能够包管莳植园的产出收益最大化,收益也会远比这类全托管的体例要高很多。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