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海汉方面对于这类买卖的得失早就计算得一清二楚,几百亩地的运营权就能换来一名大明高官的合作,这对海汉来讲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虽说此后多少年这片地盘的收益都将分出一部分给对方,但实际上海汉的运营本钱会通过职员佣金、赋税、种子采购、发卖环节等等手腕收回,乃至还会小有红利。并且这些农场的出产不过是原质料罢了,真正能赚大钱的实在还是在原质料的深加工阶段,这些不懂行的大明官员又那里晓得此中奇妙,自发得已经占到海汉的大便宜罢了。
比如筹算在辽东投资开辟莳植园的南边贩子,除了运营这些莳植项目本身以外,还会在本地修建磨坊、油坊等配套加工设施,以措置加工本地将来将会出产的小麦、油料作物等原质料。而这些构造,少于打仗农商事件的官员们是底子就不晓得的,郝万清也不会过早提及这些细节。
梅生川听得哭笑不得,他那里是要给本身筹办后路,只是出于谨慎,要把每个细节都探听清楚以后再做定夺罢了。不过对于这个曲解,他并不想作出解释,海汉人既然以为他筹算在外洋找后路,那就让他们曲解好了,或许还能够借此向他们争夺到更多的优惠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