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生川实在早就清楚东江镇报上来的军功是如何回事,但他也并不会不识相地去戳穿这类事,毕竟现在的大明烽火四起,能够有一点捷报传回都城已经殊为不易了。哪怕很多人都明白这类战绩里有水分,但大明现在就是需求有如许的强心剂来安宁民气才行。起码兵部在公布“某年某月某日,明军在辽东某地歼敌多少”的动静时,不会担忧被人思疑这是假造出来的战绩。

究竟胜于雄辩,看到这些场景,谁都没体例再去质疑海汉的战绩。遵循海汉军方所供应的数字,从客岁夏季攻打旅顺口开端,海汉军迄今已经在辽东毁灭了超越四千后金甲士。此中约莫近一半拿给了东江镇向海内报功。这不是海汉鄙吝,而是担忧东江镇报上去的战绩太大,让朝廷和兵部赏无可赏,那就很费事了。

高桥南这几年带兵兵戈之余,倒是在钱天敦的成心催促之下看了很多书,现在也能在属上面前拽拽文了:“所谓政治,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腕。他们不肯承诺缔盟,当然是有很多顾忌的启事,但首长们想体例让他们撤销这些顾忌,老诚恳实地服从安排。”

至于大明的感受?金尚宪实在也看得出来大明派来的这位梅大人对海汉的前提非常心动,只是出于某些启事不敢冒然承诺下来。但对方也没有对朝鲜应当做出的挑选指手划脚,金尚宪将这类态度了解为大明的默许,那天然就要极力在海汉高官面前表示得主动一点了。

当然了,从纸面上看到的战报是一回事,身处这些战役产生的疆场上,亲目睹证了这些战役所留下的陈迹就是另一回事了。看到层层叠叠埋放的仇敌尸身,堆得如同小山普通的头颅京观,这类视觉打击力可不是普通人能扛得住的。哪怕梅生川身为兵部侍郎,在畴昔也从未见过如许令贰心跳过速的场景。

高桥南的眼神仍然果断地望向火线,仿佛底子就没留意中间贴上来的孙真,口中倒是抬高了声音应道:“这是你一个小排长该过问的事吗?”

这类打扫疆场的善后事情根基上都是东江镇的军队在做,砍下的头颅天然也都用石灰腌了起来,将此中的军官头颅送去兵部报功,而剩下的头颅则是在金州地峡这边一处谷地中垒成了范围可骇的京观,就等着梅生川来验收了。

大明兵部侍郎有放不下来的架子,金尚宪可没有。他的目标很明白,就是要为本身的国度拉住海汉这个强援。如果说来辽东之前金尚宪对海汉的气力另有所思疑,那么这两三天在辽东的所见所闻,就足以撤销这些疑虑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