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从海汉这边拿到采办蒸汽机的答应,许裕拙当然也很绝望,不过这根基还在他的预感当中。这实在也不是福建方面第一次向海汉提出采办蒸汽机了,但根基上每次所获得的答复都是一样的,海汉也向来没有在这方面松口的迹象。此次与郑柞一起向海汉提出要求,实在多少只是死马当活马医的碰碰运气罢了,万一运气好真成了当然是功德,但如果与过往一样被海汉严词回绝,那也不会太受伤。
施耐德重点提出的商品并非利润最高的日用品,而是文具和印刷品。传统的拳头商品玻璃文具和近年出版的各种册本,是海汉但愿现阶段往大明境内大量发卖的商品,哪怕利润薄一些,乃至是放弃一部分地区的发卖利润,也要力求将销路翻开,占据大明的文明市场。
郑柞听了陶东来的解释,悬在心口的一块石头才算是落了地。他实在有些担忧海汉又要求安南向其大量供应布衣人丁,这可不再是一项轻易完成的差事了。但如果只是想要讨取暹罗战俘,那倒是稍稍轻易一点,更何况颜楚杰把前提说得很清楚,不会让安南白忙活,是有偿领受这些俘虏。就算安南边面不想直接要钱,那也能够参照之前的操纵,用这些战俘折价去换海汉产的兵器设备。
当然他们也明白,海汉在贸易范畴固然做出了些许让步,但其主导职位却不会是以而有任何的窜改。实际上海汉在国际贸易中一向都表示得极其强势,就一如军事一样极具侵犯性,也就只要少数资深合作火伴能有跟海汉高官坐下来还价还价的资格。
郑柞道:“那如果贵国对战俘需求的数量大,如果实现了,总该有些分外嘉奖吧?”
郑柞想了想才应道:“不过目前的战俘也不是太多,就三千多不到四千吧,不知贵国对数量有甚么要求?”
郑柞所体贴的还是海汉提出的第二条要求,即扩大移民范围。早些年用人丁换兵器,安南恰好要措置大量的战役灾黎和战俘,便以此向海汉供应了大量的移民,也是乐得轻松。不过近几年安北海内的政治局势已经趋于稳定,并且安南与西边的暹罗国三不五时地会有一些小范围的武装抵触,对兵源的要求也在逐年地转增。
安南和福建方面对于蒸汽机的渴求,陶东来能够了解,毕竟在见地了海汉近年来将蒸汽机遍及应用到社会出产和军事范畴的结果以后,恐怕很难有甚么人还能保持不动心的。并且这两家盟友都是财大气粗舍得费钱的主,如果只要费钱就能获得蒸汽机的制造技术,那么他们必定不吝在这个范畴投入大把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