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四周监督清军动静的朝鲜探子倒是很快发明了海汉军的行迹,然后主动赶过来与海汉军获得了联络。按照他们所供应的谍报,高桥南判定目前在清川江干安营的还不是清军主力军队,不消在这个时候急于脱手,先将动静通报回批示部才是甲等任务。
因为不想舍弃从朝鲜境内掳掠的数千民夫,清军主力向北回撤的行军速率并不快,从大同江到安州两百多里路用了两天多的时候才完成。而马队军队固然早一天多就回到了安州,但还是比海汉舰队迟了数小时,终究也被截在了清川江南岸。
但现在的局势紧急,清军已经没有更多的时候去渐渐谋齐截个万全之策了,只能在安州做出要强行渡江的姿势,以此来利诱封闭江面的海汉舰队,为己方主力军队的行动争夺时候。
当两艘体型巨大的严肃级战舰俄然呈现在清川江上,对此毫无防备的清军在第一时候就舍弃统统的船只和木筏,主动将防地收缩到安州城。固然清军留在安州的驻军多达两千余人,但没人敢用弓箭长矛去应战这设备了数十门舰炮的怪物。
因为军情信息通报及时,独立团一营赶到价川以南约二十里处登岸时,清军的前锋营也刚刚才在价川这里的江岸安营。只是他们千万也想不到,海汉人追得如此之快,作战军队间隔他们的营地只要半天不到的路程了。
不过这些行动毕竟都属于临时抱佛脚,所能起到的感化实在有限,仓促之间又能造得出几艘船。朝鲜守军早早就服从海汉的批示清空了两江流域的船只,乃至连江边那些来不及运走的造船木料都十足沉了江,清军要造船还得现制备木料,而造船的木料都得颠末一到三年的阴干措置,这些从山林中现砍伐的木料,即便勉强拿来造船也只能短时候内拼集着用用。倒是造木筏更加费事,只要将木料削去树干枝杈,加工成差未几的长度牢固到一起就能下水了。
而在清军向北撤退的过程中,大同江基地的一部分军队已经乘船沿江北上至平壤待命。如许做一方面是防备清军杀回马枪攻打大同江基地,届时能够从平壤出兵包抄后路,另一方面今后地乘船持续往上游行进,能够一向去到清川江的上游四周,两条水脉相隔比来处直线间隔还不到四十里,可大大收缩行军至清军四周所需的时候。而清军主力所前去的价川地区,便恰好是在这两条水脉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