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时海汉高层已经肯定会出兵攻打平户,石迪文为求火线安稳,让**停息审批外来贩子在舟山岛购地置产的打算,扬州盐商的进驻也是以而临时受阻。马正平在舟山岛看完阅兵式以后,便又回了扬州,只留了两个部下在舟山这边跟进。
马正平见**面露不豫之色,只好解释道:“杨大人,扬州是天下盐都,无数双眼睛都盯着我们这些大盐商,这如果坏了端方,我们的日子也会不好过的。不如......调为五成如何?”
马正平还是对海汉不敷体味,不然他应当很清楚海汉对人力的需求有多大,在战后把本地公众全数掳走,对海汉来讲可不是甚么费事,而是战利品的一部分。从长远角度来讲,这些人丁乃至要比海汉军在本地搜刮所得的财物更有代价。
当然和谈中所指的“扬州盐商”并不包含扬州的山陕盐商个人,而是特指以马正平为代表的徽籍盐商。毕竟海汉与山陕盐商之间的干系已经根基不成调和,而徽籍盐商则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合作工具,海汉也需求有这类渠道分销商来翻开海汉盐在长江以北地区的销路。
东海舰队返来以后,处于战时军事管束状况下的舟山逐步规复了普通的社会次序,各种临时停止的贸易活动也开端重启。马正平的部下探听到针对本国贩子的临时限定已经打消,便从速送了动静回扬州。马正平接到动静以后,便尽快赶到舟山,但愿能够趁热打铁,遵循之前所谈妥的前提来跟海汉官方展开合作。
如果这些盐都能销出去,那天然是利润丰富的买卖,但盐商也必必要考虑此中的风险成分。如果自发难以出货,那就只能减少私盐部分的进货量。以是马正平的意义,是但愿海汉能够降落这个进货比例,最好是能让扬州盐商自行决定进货量。但他又不太敢直接提出如许的前提,只能用宛转的体例来表达。
这不由让马正平略感绝望,如果要设法找官员通干系刺探动静,那不免又得大费周章。他现在熟谙的官员也就**一个,而**并非军官,管的是商贸活动,马正平感觉即便找上**也很难探听到切当的动静。
两人前次会晤的时候,便大抵谈定了盐业方面的合作事件,首要的内容便是扬州盐商此后的进货渠道要以舟山殖民区部属的盐场为主,海汉盐在在扬州盐商发卖量中所占的比例要保持在七成以上。
“甚么?平户港没了?”马正平听到这个动静的确有些不敢置信。他固然没去过平户,但也晓得海劈面的日本国首要就依托这个平户港处置跨国贸易。从大明运昔日本的各种商品,几近都是通过平户港流入日本海内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