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终究挑选了后者。
近似盐、铁、茶、糖、烟等必不成少的物质,都必须依靠于海汉供应。碰到年景不好的时候,乃至还得向海汉求购粮食来度过难关。
保卫沈阳城的明军此时已经收到崇祯的圣旨,开城迎入了海汉军。批示此次战役的颜楚杰,便将火线批示部设在了城中。
只存在了不到二十年和具有两百多年汗青的两个国度,在同一年里走到了绝顶。
海汉客岁与满清开战的时候,顺治身边另有人蠢蠢欲动,以为这是一个夹攻大明的好机遇。但满清不但没有比及合适的反击机会,反倒是等来了俄然呈现在辽东方向的数万海汉军。
海汉最新型帆船铁甲舰让崇祯很快就明白了为何大明海军会毫无还手之力。这类战舰的吨位足足是大明海军最大型福船的八倍之多,不管火力输出还是海上航速,都远非福船所能及,打起来只能是一边倒的局面。
而满清方面的好战分子几近都在这场决斗中耗损殆尽,留给顺治的只要两条路,要嘛带着公众往北逃,逃到海汉军没法企及的苦寒之地;要嘛就判定乞降,让满清部族还能持续在故乡糊口下去。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前几年已颠季世了,现在在朝的顺治才年方十六,他六岁即位时,满清就已与海汉寝兵了。而他对海汉的认知,便是“海汉军凶悍非常,不成力敌”之类的观点,也很难生出将海汉视作首要敌手的动机。
这些地区本地广人稀,贫乏根本设施,要集结雄师队作战,不管是交通还是补给,都将会成为大题目。像海汉军如许极度依靠前期的作战体例,就并分歧适这类特别环境。
但海汉军的行动并未就此停止,正如陶东来所说的那样,大明既平,那满清也就没有存鄙人去的需求了。
而与此动静同时传回的,另有另一个说不上是好是坏的动静――大明已经与海汉寝兵,并且由崇祯帝亲身请降。
战局成果当然毫无牵挂,满清在这一战中折损了超越两万名兵士,而作为敌手的海汉,伤亡率独一其百分之一摆布。
满清此时固然弱势,退到了沈阳以北,但地盘却并不小,根基完整领受了原奴儿干都司的辖区,向北直到库页岛北部。从辽东半岛到其边境北端,几近跟三亚到金州的间隔差未几了。
大明和满清打了几十年,两边的统治者倒是第一次会晤。但讽刺的是两边都是亡国之君,在这里独一的胜利者是海汉,他们都只是烘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