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安道:“鄙人朱子安,本日来此履任,还望这位兄台代为通报一声。”
朱子安固然有了官位,不过他才回到杭州不久,在本地并未购买房产,目前是跟陶弘方等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这处院子是琼联发名下的财产,陶弘方等人初到杭州的时候,便由宁子敬安排在这里,从使团返来以后,几人又搬回这里,趁便也让无处落脚的朱子安搬了过来。
那人嘲笑道:“我们搬过来的时候的确晚了一些,已经没甚么遴选的余地了。”
那人应道:“大人倒是好眼力!这里在元朝曾是贡院地点地,到了前朝洪武年间,才被改建成养济院。这几列屋子,每列便是一个号头,最多时要安设好几百人。”
朱子安本来觉得,这特别联络处既然承担着特别的任务,那也算是首要部分了,就算占不了三司衙门如许的大场子,那起码也得弄个府衙之类的处所才像样。但实际环境仿佛与他的料想有些落差,轿夫说兴贤坊之前并没有甚么大的官署,也只能到了处所再找他所说的甚么联络处。
朱子安问道:“既然此地是养济院,那本来收留的老弱人士,现在去了那里?”
这下老头倒是明白了,摇点头道:“兴贤坊里哪有甚么衙门等等,你说的莫不是才搬进养济院不久的那些官差?”
迁入杭州的海汉官方机构凡是都是领受本来的各个官署作为办公地,如城中本来的三司衙门,当下便别离成为了东海大区管委会、司法处,以及驻军司令部的地点地。
养济院是明朝设立的一种官办福利机构,用于安设处所上老疾窘蹙,糊口没法自理的职员,平时也会布施无家可归的乞丐。大明律中有云,“凡鳏寡孤傲及笃疾之人贫困无支属倚依不能自存,地点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尅减者,以监守自盗论”,便是从法律层面保障这类轨制的推行实施。
不过到了明朝前期,因为财务日渐严峻,能用于慈悲的经费也越来越少,养济院的数量和范围都在不竭缩减。固然杭州算是富庶地区,但现在城内也就只保存着兴贤坊这一处养济院。
现在他最感猎奇的是,本身即将到差这个衙门的主管官员到底是何方崇高,能让石成武在谈及的时候也保有一丝畏敬。
(本章完)
老头也拿不稳,给朱子安指了路,让他本身去看。
朱子安干咳了一声,批示吊装的男人转过身看了他一眼,拱手问道:“中间是来办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