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汉的火炮在射程上具有必然的上风,但为了制止被清军的城防炮火涉及,只能在安然间隔上摆设火炮阵地。只是如许一来,作战间隔拉大,火炮的杀伤力和射击精度就不免要打扣头了。
“没错。”陈一鑫道:“沈阳是满清的都城,对他们来讲是不成放弃之地,就算明知打不过我们,也要苦苦硬撑下去,希冀我们耗尽补给以后自行退兵。而他们想要跟我们耗下去,独一的体例就是拿性命来填。”
攻城放缓,带给后勤的压力就更大了。火线战事每多持续一天,补给线上就需求多运送数十吨的货色。这如果交给海运天然算不上压力,只消调几艘大型货船就行。但对于陆路长途运输而言,这就意味着要变更多支车队才才气完成任务。
沈阳城的面积没有辽阳城大,但颠末明清两代的增修扩建,其城防强度倒是超越了辽阳城,城墙高三丈五尺,比辽阳城还高出两尺。城外有环城一周的护城河,宽三丈深八尺。
白乐童问道:“那您感觉沈阳之战中,我们碰到的最大题目是甚么?是清军的负隅顽抗, 还是这里的坚城壁垒?”
虽说清军的兵器设备不如海汉,但只要防备工事修得够牢实,倒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并且长年与海汉交兵,吃一堑长一智,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了很多东西。海汉军开端北伐以后,满清赶工在城外修建了大片阵地,效仿海汉军的作战形式,挖壕沟建胸墙,在城墙高低都摆设了大量火炮, 以此构建立体火力网。
宁子敬道:“既然沈阳是如此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那当时为何不从南边集结救兵,集合兵力将其一举攻陷?”
白克思笑了笑道:“海汉军最能打的几支军队,战绩最好的几位将领,当时都在沈阳火线,再从南边调兵声援,岂不是打他们的脸?”
在此期间,他还得不竭来回于盖州和沈阳之间,批示马队军队打击那些攻击补给车队的小股清军。固然这些清军的战役力有限,但来去如风,藏身于补给线东侧的千山山脉中,也是给海汉制造了不小的费事。
但碍于沈阳所处的地理环境已经阔别海岸线,海汉军没法再像过往那样通过海运来处理物质投送题目,离疆场比来的海港也有足足三百里之遥。以是海汉军也只能跟这个期间的同业一样,利用骡马畜力来运送物质。
在沈阳开战之前,海汉已经往辽阳运送了上千吨物质,但开战以后的弹药耗损速率, 还是大大超出了批示部的估计。也是以形成了后续的作战行动断断续续,耗时半月才打到了浑河北岸。但真正进入到攻城阶段,才是作战物质耗损最大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