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拿出信纸铺在书桌上,沉默半晌以后,才开端提笔写信。不过他所利用的并非常见的竹杆羊毫,而是一支标致的羽毛。羽毛前端削尖,沾上墨水以后便可在纸面上轻巧地写出笔迹了。
中年男人应道:“你去安排一艘回南边的快船,等我写一封信,连同这报纸一起送归去。别的立即联络胜利堡,替我申请与陶东来见面。”
而苏克易跟海汉官方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对于执委会的做事气势也非常体味。他晓得像如许在大行动之前先通过报纸吹风指导言论的做法,本就是执委会惯用的手腕。畴昔这些年里,只如果海汉主动建议的军事行动,在脱手之前都会走这个流程来鼓励公众情感,为官方的终究决定做铺垫。
苏克易写信才写到一半,苏永山就返来复命了。
苏克易道:“除非海汉想把东印度公司赶尽扑灭,不然攻打巴达维亚的意义不大。但就目前的环境来讲,我倒不感觉巴达维亚会成为海汉的打击目标。你看,这期特刊是为了记念二十一年前海汉军在胜利港击败了前来偷袭的西班牙舰队,这申明西班牙人才是海汉最在乎的敌手。如果不出不测,此次第一个不利的就是他们了!”
苏克易不消耗甚么脑筋,就从这篇头版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执委会的企图――海汉已经不满足于目前在南海地区的节制范围,接下来能够将会通过军事手腕,在南海占据更多的地区。
一名青年手中拿着明天刚发行的《海汉时报》,神采镇静地冲进了一间清幽的书房,对坐在书案后的人大声说道:“父亲快看,出大事了!”
但这并不代表两边就是一团和蔼,在殖民与贸易范畴,两边一向都存在着合作干系。跟着海汉权势范围的扩大,东印度公司在东北亚地区的贸易航路几近全都受制于海汉。在东南亚地区,星岛的海汉驻军也是几次出入巴达维亚四周海疆,大有将本来属于东印度公司权势范围的巽他海峡据为己有之势。
“慌甚么,天又没塌!不是跟你说过很多次了,做人要慎重,不要一惊一乍,还跟个小孩似的!”两鬓斑白的中年男人先是怒斥了儿子几句,这才不紧不慢地接过报纸,检察上面的内容。
荷兰东印度公司远在爪哇岛的巴达维亚城,但其相称一部分贸易活动是在东北亚地区停止,海汉与大明都是其首要的贸易工具。以是像苏克易如许华裔出身的大班阶层,也就在此当中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