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国独一拿得脱手的物产,便是水稻。占城境内恰好是湄公河水系多条河道的入海口,湄公河三角洲的肥饶泥土为这里供应了绝佳的水稻莳植环境,加上海汉供应的晚稻莳植技术,让这里能够一年两季收成稻米。仅凭这一项财产,便可确保占城百姓的温饱了。

固然两国名义大将此地的性子设定为租界,但海汉能够无穷续租,本色上也就是把头顿港归入了海汉自家版图。

头顿港的三号船埠上,立着一块足足有两丈高的大招牌,这么大的招牌上却只要一个非常夺目标大字――米。

但歉收带给农户们的,却一定是他们所希冀的成果。

因而大量农户为了增加支出,决定不将自家稻米卖给上门收买的粮商,而是自行装船运去几百里外的头顿港。归副本地粮商收买以后也是运去头顿港,这中间的差价与其送给粮商,倒不如本身来赚。

不过本年的环境有些特别,福瑞丰的贾掌柜在前不久接到了来自上层的指令,要他在头顿港收买五十万斤大米,并且对时限和品格都有必然的要求,因为这批大米的用处将会是充作军粮。

来过甚顿港的人大多晓得,这三号船埠实在是私家财产。当初海汉开辟头顿港的时候,大商户福瑞丰投了十万两银子参与港口修建工程,这三号船埠便是官方给福瑞丰的回报。

进入十月后,占城各地莳植的晚稻也连续进入了收成期。本年雨水阳光都非常充分,又没有虫害或台风作怪,能够说是可贵的好年景,莳植稻米的农户遍及都获得了歉收。

占城国几百年前也算是中南半岛的大国之一,安南现有国土的一半,都曾是占城国土。但现在两国气力相差差异,占城的地盘一再缩水,如果不是海汉撑腰,恐怕早就被相邻的安南和柬埔寨给朋分了。

遭到环境所限,这里的港口范围远远比不了天然前提得天独厚的金兰港,但因其特别的地理位置,头顿港却成为了中南半岛上最首要的港口之一。

因为占城与安南耐久处于交兵状况,如许的贸易渠道在海汉节制头顿港之前,当然很难流利运作。不过现在头顿港已经变成了国际贸易港,占城的稻米进入头顿港也不会再有任何停滞了。

当然了,这趟跨国卖粮的路程对绝大多数农户来讲都并非易事,会种地的也不见得能驾船,会驾船也不见得能出海找到头顿港的位置,不然往年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把粮食卖给本地粮商了。

如此之大的手笔,福瑞丰当然不但仅是为了在这阔别海汉本土的处所建个船埠罢了。在头顿港投入利用的二十多年中,福瑞丰也逐步加大了在这里的运营范围,大量大明和海汉所产的商品经过此地输入占城和西贡地区。在很长一段时候内,本地人都是将福瑞丰的名字与海汉货联络在一起。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