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米南加保人在百年前就修建了港口与外界展开贸易,但这处所实在太偏,外界实在很少有贩子会主动到这里处置贸易活动。直到这里的香料资本被开辟出来以后,环境才开端有了好转。
不过把握这条特别渠道的并非传统海商,而是进驻此地的佣兵团。精确地说,是把握着物质和船只调配权限的初级军官们――这此中当然也包含了营长邵天虎在内。
世人听他这么一解释,这才重新打起精力。对他们来讲钱当然首要,但如果能拿到军功,那必定更无益于本身此后的生长远景。这些军官能在职员庞大的佣兵团里混出花样,这点眼界当然还是有的。
全部西苏门答腊地区糊口的米南加保人竟然多达几十万,此中大部分都是糊口在山林中的土人。他们没有真正见地过内里的天下,底子抵挡不住各种海汉商品的侵袭。固然他们的消耗程度不高,但人丁基数大,买卖量还是相称可观的。
如果从星岛解缆,一条航道是走马六甲海峡,绕过苏门答腊岛北端后南下,另一条航道是走苏门答腊岛南端,穿过巽他海峡后本地岸线北上至巴东港。
既然有这类“便当”的特别渠道,军官们当然也不会放过私运的机遇。他们共同出资筹款,在星岛采购大量的烟、酒、茶、糖等商品,然后用物质船运到巴东港,再将其卖给米南加保人。
如果不是巴东港四周地区合适多种香料发展,那不管是亚齐国还是西方殖民者,大抵都不会对这里产生太大的兴趣。但即便如此,这里的繁华程度也远远不及那些位于贸易航道上的港口。
如此的做法也胜利博得了罗杰的赏识,佣兵团在巴东港的私运贸易不但没有被停止,反而是再次获得了星岛的默许。因而在他们驻扎期间,统统参与此中的军官都实在赚了很多。
毕竟佣兵团供应的都是以军需品的名义弄来的正宗好货,并且货色运费直接计入了军费开支,在本钱方面是海商底子没法比拟的。
一开端军官们只是想以此捞点外快,但没过量久他们就发明,这里实在是一个潜力庞大的市场,处置私运贸易的收益,能够会比他们从亚齐官方收到的驻军酬谢更多。
在海汉人来到这里之前,也会有别国贩子贩运这些商品到巴东港,但不管代价还是品格,都很难与佣兵团私运过来的商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