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在明天的交兵以后,明军大抵也以为守城的海汉军兵力有限,明天一开战就投入了翻倍的兵力,同时从城南、城东两个方向策动守势。
这一天明军策动了三波守势,三次都攻上了城头。最后一次涌上城头的明军已颠末百人,连火枪阵都几乎要守不住了,还是沈志祥带着本身的亲兵卫队冲上去才勉强打退了这一波。
沈志祥吃完晚餐,先去检察了城防。夜间的值守由平度民团领受,而在火线顶了一整天的福山民团和孙全明部,则是撤下来抓紧时候休整。
这些顶棚满是昨晚从城内各家各户拆下来的门板,固然看起来尺寸整齐不齐,但防护结果却实在不错,明军在城外以高抛体例射上城头的箭矢,如同冰雹普通砸在顶棚上,却没法射穿这些丰富的木板。
幸亏沈志祥料敌在先,昨晚便已提早作了针对性的摆设,连夜在城墙上方搭建了很多木棚,为守军护住了头顶。
另有人在射击城外目标时,慌里镇静将全部身子探出城墙垛口,成果就成了城外明军弓手的活靶子。
固然如此,明军还是仰仗兵力上风,一点一点地拱上了城头,但驱逐他们的是更加麋集的火枪阵。
炮弹倒另有几百发,但明军攻到城下的时候,城头上的火炮因为射击角度的题目,还是只能打远处的目标,难以化解眼皮子底下的危急。
或是看破了守军的火炮数量有限,明军在此次的守势中派出了大量弓箭手,以盾车为保护,推动到间隔城池百步以内,然后便向城头展开攒射,试图以此来压抑守军的火枪兵。
固然这几支临时被派到沧州来的军队都不是正规军,但这也不会毛病他们获得官方承认的军功及呼应报酬。
但在明天的交兵中,这两支人马均已呈现了没法忽视的伤亡。
乃至是跨海而来的朝鲜骁骑,也一样能够获得海汉国防部的嘉奖。这对于他们的主子来讲,也将是一项莫大的名誉。
沈志祥放下电文,又起家去了城南。明天如果还照明天这么打,那城头多数是要失守,他必须再去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安插。
如果能荣立小我军功,乃至是拿到“战役豪杰”之类的特别名誉称呼,那便能够坐等国防部的嘉奖令和升迁告诉了。
值得光荣的是,沧州城的粮草储备非常充沛,明军仓惶撤离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带走城中的军粮物质,成果全都便宜了海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