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嘲笑一声道:“你我之前不过只是官衙中没品级的小人物,运气好碰上了王朝更迭,获得这么一个出人头地的机遇罢了。但那些有品级的官员,他们所把握的资本和影响力,远非你我可比,转投海汉能获得的虐待当然也会更多。”
这宋晨是秀才出身,曲得仁对他的印象就是一副陈腐文人作派,随时都将忠君爱国的谈吐挂在嘴边,也有很多针对海汉的暴论。
一条路是逃离南京后变成无权无势,乃至无饷可拿的空壳官,另一条路判定是投奔新朝,为本身搏个好出息。对这些本就宦海得志,且已定居南京的官员来讲,该如何选实在不难作出决定。
曲得仁比来这些天忙着查案和筹办差人局挂牌的事,倒是没有来得及存眷城里的这些意向。听了宋晨的话以后,他才认识到本身实在另有很多潜伏的合作敌手。
“临时管委会过几天就要公布名单了,到时候你看吧,应当会有很多你熟谙的名字。”
宋晨道:“相互相互!既然你我都获得了朝廷重用,此后要通力合作,好好为朝廷效力才是。”
要晓得杭州、宁波、扬州等地,都有很多大明官员被海汉留用,此中不乏像宁波知府曲余同这类获得重用的官员,天然有很多人会有效仿的设法。
曲得仁道:“另有其别人?”
曲得仁惊诧道:“我还觉得南都城的文武官员都跑光了,没想到竟然另有挑选留下来的。”
在这些官员当中,对明廷心胸不满者大有人在,乃至不乏早有投奔海汉之意的人。
官衙外保持次序的,是还没正式换装的前衙役们,他们仍然穿戴之前的公门行头。而海汉制式的警服,大抵还得等个十天半个月才气送到南京。
南都城的易主,对这些人来讲并不是甚么好事,反而是一个窜改运气的大好机遇。
幸亏他决计下得早,又运气好破了一起大案,这才争夺到了海汉的信赖,不然这差人局二把手的位置,恐怕也轮不到他曲得仁来坐。
曲得仁皮笑肉不笑地拱手号召道:“宋典史,久违了,没想到我们还会在南都城里见面。”
宋晨道:“跑?这类机会千载难逢,饿死怯懦的撑死胆小的,只要敢留下来,就有机遇拿到泼天的繁华,只是有如许目光胆识的人未几罢了。”
曲得仁一看,此人倒是老了解,上元县的典史宋晨。两人之前的体例同属上元县衙,也算是曾经的同僚。
宋晨又道:“你也不必感觉有甚么别扭,南京公门中投奔海汉的,又岂止你我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