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执委会出来的时候,李凒的精力都有点惚了。
李凒此时已经认识到,本身想跟海汉执委会这些老狐狸耍心眼,的确就是班门弄斧,人家早就筹办好了连续串的套等本身往里边钻。
但这套不钻行吗?李凒很清楚答案,如果有得选,那就不是海汉的风格了。
陶东来道:“这无妨事,十万人能种出多少粮食,能够通过往年纪据预算出来,我们会安排向贵国出口呼应的数量,包管市场上有充足的粮食供应。”
他此时也不太明白,本身与执委会的此次会晤,究竟算是达成了目标,还是成了主动奉上门的羔羊。
公然在这个表态获得执委会的赞成后,李凒随即便提出了本身的要求:“小王但愿,贵国在本土以外利用的朝鲜劳工,必须全数都是经过汉城输出。”
不过平壤当局所供应的这些劳工,究竟有多少人是去了海汉本土,有多少人是被送往了外洋大区,陶东来却用心略过不提,明显是要让李凒对比这个标准来供应运送到外洋的劳工。
陶东来听完后却没有就此放过他,而是再次给他加码:“每年五万人这个标准,对平壤比较合适,对你来讲还是太少了点,我看十万人还差未几。”
不管李凒是想借助劳务输出翻开外贸渠道,还是要用这类手腕进一步拉拢海汉,只要他能供应海汉所需的大量劳工,那么别的前提也不是不能谈。
李凒很清楚本身没法完整堵截平壤方面与海汉的来往,以是他主动将前提限定在海汉本土以外,如许起码能将运送到海汉外洋领地的劳工渠道把持在本技艺上。
要办的几件事算是都办成了,但仿佛并没有占到海汉任何便宜,反而多出了一些不太轻易处理的费事事。
李凒皱眉道:“是啊,明显都谈得挺好,但总感觉还是有那里不对。”
只是之前李凒不肯在这方面尽力合作,海汉也不便因为这类小事就打压他,既然现在李凒转意转意了,执委会当然也乐意与朝鲜合作。
但事已至此,还能如何?李凒也只能照着执委会的意义,把这事持续筹办下去。
从海内抽走几万青壮,这可不是随口一说就能办成的小事,要晓得李凒手底下乱七八糟的武装力量加到一起,统共也才十来万人。这么一折腾,此后海内征兵的兵源都会遭到很大影响。
这听起来仿佛很美意,还替李凒考虑得挺殷勤。但李凒倒是内心悄悄叫苦,这哪是为本身着想,清楚是要借此机遇,节制朝鲜的粮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