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之意便是我之意。”济世当真想了想,点头答到。
常乐寺当真多常乐之人,一起所见的和尚皆是笑容可鞠之人,古寺背靠千佛顶,前向木鱼峰,侧伴香炉峰,千佛护寺,木鱼声声,卷烟袅袅,令民气神安好。
济世亦是浅笑回礼,并且能够叫出每一个碰到的和尚的法号,无一不对。
何为六度?佛家所讲布施到此岸;持戒到此岸;忍辱到此岸;精进到此岸;禅定到此岸;聪明到此岸,此六度为自度之法。
徐明远和曾清怡跟着济世小和尚出了大殿,向着斋堂的方向走去,一起之上碰到的和尚,皆是恭敬的对着济世施礼,称其为小师祖。
“如何会不记得,当初你非要走后山过,然后把脚扭了,我把你从山上背到了山下,可没把我给累死。”徐明远翻了个白眼道,现在想起来,当年十岁的他背着扭了脚的曾清怡下山,一起上两人一起摔了好几次,幸亏地上积雪厚,没受伤。
济世也是当真地想了想,点了点头道:“师父之意便是我之意。”
徐明远和曾清怡吃了面条,又在寺院当中逛了逛,出了下寺,绕过上寺,向着山顶登去。
上山时走的是大道,下山的时候两人走的是山后的小道。后山小道比起前面的大道小了很多,只要两尺宽,并且只是用一些略微有点平整的石块压入泥阶当中,峻峭难走,普通少有香客游人会从这边高低山。
十年光阴仿佛梦,那年大雪本日人。
“那我可上来了,刚好有点累了呢。”让徐明远没有想到的是,本来就跟在徐明远身后的曾清怡一把抽了他手上的经籍,直接跳上了他的后背,一手搂着他的脖子,一手还握着那根枯枝。
“何故济世?”徐明远敛了笑意持续问道,此次已不是成心调笑了,他倒是想听听这个能够以小小年纪被玄字辈大师收为弟子的小和尚会如何说。
齐浩波身边还坐着个身着蓝色纱裙的女子,十七八岁年纪,鹅蛋面庞,颀长的眉毛,樱桃小嘴,生的温婉可儿,正低头小口吃着面条。
那年大雪,少年背少女下山,一起颠仆还是笑声不竭。
斋堂是一间颇大的平房,整齐排着二十几张方桌,本日不是甚么特别的日子,山上风景亦是未到最美之时,以是斋堂中用饭的人并未几。
徐明远无法地笑了笑,伸手扶了扶曾清怡的腿,向着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