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谢传授,那我就跟您一起去。”李枫点头说道。
“会商了这么久,也累了吧。来,这是我的朋友从法国带来的咖啡,尝一尝。”谢长庚特地给李枫泡了一杯香浓的咖啡,有了点奉迎他的意义。
两人又对第二部分展开了深切的切磋,归纳了写作思路,梳理出了此中的要点。约莫一个小时以后,一个足以支撑五千字的写作框架建立了起来。
“李枫,之前是我藐视了你,你的实际功底竟然如此之强,绝对已经达到了专家水准,并且很多实际已经超出当前研讨的最前沿,能够说是开了先河。”谢长庚冲动地说道,“以你的才气完整有资格在江州产业大学讲课当传授了。”
对于这些汗青,李枫略有印象,但是因为年代长远,并不是特别清楚了。
只要能拿下第二部分,整篇文章就算是根基胜利了。
以谢长庚的目光来看,这篇文章如果遵循这个思路来写,绝对能在当下的投资界乃至全部经济界引发颤动,它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之强,将真正成为《经济家》杂志整年的扛鼎高文。
李枫的到来,为他注入了全新的看法,特别是对互联网投资范畴的新看法,为他翻开了一个通往更泛博时空的新视野,使得他的逻辑架构产生了一次大洗牌。
现在哪怕文章还没有成型,谢长庚已经感遭到,这恐怕是他平生中最完美的一篇文章了。
“好,时候不早了,我先归去了。”李枫说道,“下周一又有您的课,到时候我们在课间会商会商。”
“投资界的朋友,我倒是熟谙很多啊。江州市的几家上范围的投资机构老总,跟我都非常熟,他们经常会找我喝酒谈天。”谢长庚拿起紫沙壶,喝了一口香茗,“对了,就在几天前,大华基金的徐晋林给我发了一份聘请函,他们基金公司要停止一场新春酒会,就在一个礼拜以后,这场新春酒会的范围非常大,到时候会有很多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参加,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
李枫此次之以是这么当真地帮老谢出运营策,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的。
现在的谢长庚已经完完整全地佩服了,使得他对待李枫的眼神都不太一样,乃至感觉不成思议。
两人按照文章的架构,分派了各自的写作任务,商定一个礼拜以后完成初稿,然后汇总停止点窜。
谢长庚给李枫画了一个大饼,意义是但愿李枫好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