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诩又细心检察了一遍要送去吐蕃的东西,把漆器、铁器和有关技术方面的册本都换成了金银和佛经——她可不像李二陛下那么傻,主动把大唐的土特产、种子和各行业的工匠送给西藏那帮土著去高生长呢!
吴诩建议李小九送去的满是中看不中吃的豪侈品,还包含一面一尺见方的水银玻璃镜子。
却说出使吐蕃的使团分开长安以后,吴诩又跟着李小九从吏部的质料库里扒拉出了一大串世家出身的官吏,封为各道巡抚,代天巡狩,检阅各州府基层官员,巡查刑狱。被选中的各道巡抚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兴高采烈清算行装去上任了,却不知他们这一走就再也别想回中心当局了。
在永徽六年的时候,吴诩的玻璃小作坊终究做出了玻璃镜子,固然做出来的镜子还不敷大,技术也有待加强,但长安城已经开端流行起来保藏这类小镜子了,差未几是令媛一面,还供不该求!
李小九陛下在太极殿为使团送行,并让太子送正副使臣出了承天门外才罢。
事已至此,吴诩也不好再禁止李义府想去客串一把无间道的心愿,同时再三叮嘱武敏之必然要谨慎行事,就算搞不到谍报,也必然要活着返来——就是磕着碰到了,武妈妈那关也不好过了!
新罗使者闻言不由一愣,眼泪鼻涕都健忘擦了。
好吧,实在吴诩也不明白,为甚么前段时候相称顺从李三郎的李弘小朋友会俄然保护起他来。大内侍卫是没有,随使团解缆的卫队倒是能够多去些人=。=
吴诩忍不住摸摸儿子的头,笑道:“你放心吧!”
期间,李小九陛下还针对吴诩在代政期间对边关各道的军事安排做了一些调剂,安排在吐蕃边疆的三万雄师没有动,而驻守昆陵、蒙池二座都护府的雄师被悄悄抽调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别的,李小九陛下还从雍州、并州和洛州三地悄悄集结数万禁军,一并送到辽东……
以武敏之的武力值,要带着李三郎跑路还是没题目的吧?
不想,李小九却奥秘一笑,道:“我不急,有人该急了……”
李弘小朋友的脸还是气鼓鼓的模样。
新罗使者刚要千恩万谢,皇后娘子却俄然感喟道:“大唐出兵本是责无旁贷,只是客岁我国中数州府遭受天灾,西部又数度用兵,这将士死伤无数,军费靡耗……如果再出兵辽东,只怕……”那啥,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啊!
出使吐蕃的使团很快就解缆了,随行带了一千精兵作为保护,由武敏之统领。